学习方法

历史:2009年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85)

  • 日期:2012-07-24 11:41
  • 来源: 乐学
  • 浏览:
  • 字体:[ ]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①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②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③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

  ④维护工具:国际联盟。

  ⑤评价:

  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

  b.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此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

  (2)雅尔塔体系 (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

  ①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②形成标志:雅尔塔会议。

  ③主要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④维护工具:联合国。

  ⑤评价:

  a.雅尔塔体系原则上倡导自由、民主,对战后世界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如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有利于东欧各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有利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等)。

  b.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如对朝鲜的北纬38度分界线,对德国的分区占领,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等)。

  c.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现代国际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3)多极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

  ①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②形成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③主要内容: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政治上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经济上呈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④评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

  (三十二)科技革命

  1.历史

  (1)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棉纺织业开始发明和使用机器,此后机器生产扩展到采煤、冶金、交通运输等各行业。特别是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于1785年投入使用以后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这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的基础;产生了近代两大对立阶级;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2)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以科学家发明为主;多国发明相互推动;日本等国同时利用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