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后初期世界形势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2)对德国、日法西斯的处置
【试题举例】1970年的一个冬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被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神色凝重地跪下了。这一举动的内涵表明德国( )
A.曾经占领波兰 B.深刻反省历史
C.实行非军事化 D.奉行和平外交
【答案】B
【解析】本题借助德国总理向波兰人民纪念碑下跪这一材料情境,考查考生分析论证能力。涉及二战后德日政府对二战期间法西斯给世界人民犯下罪行的态度和认识等史实。勃兰特的这一跪充分说明德国对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犯下的罪恶有了深刻的反省和诚挚的忏悔。本题非常巧妙地折射了当今日本右翼势力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拒不承认历史、篡改历史的不光彩的一幕,警示人们要重视历史,面对现实,共建和谐与和平。
(3)两极格局的形成
2.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导读】本考点在2005年江苏与上海历史、北京文综命过材料题,2006年广东历史和重庆文综出现了选择题,2007年又有广东、山东、上海、天津以及全国文综卷Ⅱ命制过选择题或材料题。此考点是复习的重点内容,要很好掌握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情况及其对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
【试题举例】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战后的经济一体化,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比较能力。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银行,构成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1947年又成立了关贸总协定,这是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A、C、D是共同点。因此,正确答案为B。
3.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导读】本考点近几年只有江苏历史卷命过选择题,命题内容为东欧改革。就今年的复习而言,重点复习社会主义各国的改革,弄清楚改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分析东欧及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
(1)战后初期的苏联和亚洲人民民主国家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3)苏联的改革和挫折与东欧各国的变革
(4)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美苏争霸
【导读】本考点在近三年高考命题中,只有2006年广东历史卷根据尼克松的对外政策命了一组非选择题。在复习时要把握各阶段的概况及其特点,特别要掌握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调整的表现及其原因。
(1)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
(2)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
5.亚洲经济的发展
【导读】本考点在2006年的各地文综卷中,出现过许多选择题,内容涉及新加坡和韩国利用外资、西亚国家经济发展特色、石油输出国组织。2007年江苏历史卷也命制了相关试题。复习时要注意印度经济的发展。
(1)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发展
【试题举例】20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不包括( )
A.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
B.进行产业更新换代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