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由阶级斗争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革”十年动乱给党和人民造成极大损失。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政治
(1)中共第一次工作重心的转移,是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体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原理。
(2)中国革命最后的胜利,证明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一革命方针的正确性。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的原理。
(3)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抓主要矛盾的道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办好中国的事情,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4)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务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十五)党史上的重要会议
1.历史
(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纲,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路线。1937年秋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4)1945年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5)1956年秋,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的总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
(6)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7)1982年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大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大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10)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大会提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
2.政治
(1)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实践表明:农民阶级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中国资产阶级由于其本身的软弱性,导致革命的不彻底性,因而不能担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责任。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其领导地位的确立,是由其自身条件决定的,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经过比较、鉴别作出的正确选择。
(2)纵观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充分说明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