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制定
(2)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
【试题举例】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工商业改造
B.统购统销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立的标志,考查考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社会主义建成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而当时的上海是一个工业城市,所以上海建立社会主义的标志就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导读】本考点是复习的重点内容,要详细牢固地掌握这一时期外交政策及外交成就。
十、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导读】本考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考查的主要内容是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政策。从命题趋势看,将中共八大纳入“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专题进行考查,仍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1)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
(2)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2.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导读】本考点在近年高考中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查重点为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复习中要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史”专题。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仍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反右倾”斗争和三年经济困难
(3)七千人大会和十年建设成就
【试题举例】下图反映的是1956年-1965年间我国( )
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石油生产的基本状况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第一个的农业生产情况,考查考生从数据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能力。从题中所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是十年探索时期。依据图中所示曲线可知其产量自1958年开始下降,1960年开始逐渐上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9-1961年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泛滥,工农业比例失调加剧,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由此可以判断图中曲线描述的是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故B项为正确答案。
3.“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导读】复习时要从整体了解“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历史,并客观评价“文化大革命”。本考点在近年高考中出现较少,可一般掌握。注意把1975年全面整顿与文革后拨乱反正结合起来把握。从备考角度看,老干部及人民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如二月抗争、四五运动是重点。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