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1.历史
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这是从古至今历史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虽不尽相同,但我们探析古代经济发展的共性因素,对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或者一定时期对统治政策进行调整的变法、改革。
(2)科技:劳动人民改进工具,提高生产技术;兴修水利,免除水旱灾害;政府推广优良品种;历代总结生产经验的著作可以指导人们直接把先进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3)人民群众辛勤劳动:各族人民互相融合,共同劳动,相互学习,提高生产技术。
2.政治
(1)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靠政策、科技和人民辛勤劳动,这对我们现代化经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农业发展首先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加大农业的资金和物质投入,还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
(3)工业发展主要是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增强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体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当前要突出抓好几个环节:继续推进政企分开,进一步理顺政企关系;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形式,对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面向市场着力转换经营机制。企业要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经营管理者。同时还要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联系有关时事,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正确理解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困难以及应如何加以解决。
(六)历代经济政策
1.历史
纵观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统治者如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及发展生产的政策,就能调动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促进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1)秦国: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
(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3)唐朝: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
(4)清朝:宣布“更名田”;实行“摊丁入亩”。
2.政治
(1)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原理分析认识古代的经济政策:历代经济政策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当这种调整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时,则促进当时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2)运用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辩证关系分析认识历代经济政策:从动机上看是为发展封建经济,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但在效果上则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符合人民和国家利益,因此应当给予充分肯定。
(3)联系:“十一五”期间,我国实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理解我国农业政策的得当与稳定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4)联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税费改革,理解税费改革体现的政治、经济、哲学原理。
农村税费改革体现的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体现国家的对内职能;体现党和国家依法治国的原则;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组织活动的原则。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