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历史:2009年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76)

  • 日期:2012-07-24 11:41
  • 来源: 乐学
  • 浏览:
  • 字体:[ ]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内蒙古人民进入了生活、生产的新时代。

  (2)新中国成立后,西部地区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西部地区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少数民族的意愿,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革命或土地改革。1958年以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建立。

  “一五”计划完成后,西部地区修筑了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及宝成铁路,这些交通路线沟通并加强了西部和内地的联系,加速了西部的发展。

  1957年-1966年,我国对西部的开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包头钢铁基地建立,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建成,成昆铁路开始修建。

  1966年-1976年,国民经济在动乱中缓慢发展,西部地区建成了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

  改革开放以后,西部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989年葛洲坝建成,四川西昌、甘肃酒泉成为我国卫星发射基地。

  2.政治

  (1)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西部大开发要集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发展农、林、牧、交通运输业,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加工工业;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西部人民自身发展,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搞活边境贸易。

  (2)“十一五”期间要突出重点,搞好开局,着重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争五到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使科技、教育有较大发展。

  (3)要集中力量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国务院已颁布重点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国家将增加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

  3.地理

  (1)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利因素:自然环境相对处于劣势,纬度较高,气候条件差,多为山地、高原、沙漠,不利于农业生产;人口密度相对较小,消费市场不活跃;地处内陆,交通不便;教育落后,科技对经济影响较小;近代工业起步较晚;市场经济发育较晚,经济结构单一。

  (2)西部地区发展的有利因素:自然条件方面,拥有丰富的能源、原材料(如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利资源等)和广阔的市场;与十多个国家接壤,发展边境贸易有利。社会条件方面,西部大发展时机成熟;国家政策的优惠与支持,东部人民的大力支持。

  (二十一)土地政策演变问题

  1.历史

  中国共产党依据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社会矛盾的变化,制定了符合当时革命和建设实际的土地政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大作用。

  (1)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了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3)1950年,中国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我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2000年,中共中央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延长30年。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