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历史:2009年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52)

  • 日期:2012-07-24 11:41
  • 来源: 乐学
  • 浏览:
  • 字体:[ ]

  (1)“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和开始

  (2)全国夺权和二月抗争

  (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

  (4)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5)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试题举例】“文革”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  )

  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评

  C.“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革时期的经济状况。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开始批判极“左”思潮,着手恢复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开始出现复苏局面。

  (6)20世纪70年代初期对外关系的新成就    

  十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伟大的历史转折

  【导读】复习时整体把握伟大转折时期徘徊前进中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思想各方面政策和措施。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内容,近年考查的是真理标准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同一个问题,虽然考过,但换个角度,换个题型,还会再次出现。

  (1)在徘徊中前进

  【试题举例】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这(  )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

  C.体现了社会公正的重建

  D.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属于考查周年大事试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用排除法。十年动乱结束的标志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的开始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拨乱反正的完成是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以后。A、B、D均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C。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

  【导读】本考点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考查的重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内容、实质、作用,多次出现。复习时注意与前面联系,总结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同时注意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对外开放的格局。

  (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3)改革开放的成就

  【试题举例】(2008·全国文综卷Ⅱ)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涉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属于容易题。关键抓住“中小城市增长迅速”“主要由于”等信息。A项经济特区设立其作用逐渐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与题意无关。B项乡镇企业崛起与发展符合题意,因为中国中小城市出现发展是在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C项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和A项的作用相同,也与题意无关。D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它的直接作用使城市经济生活出现活跃局面,并没有直接推动中小城市迅速增长。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