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D.保留富农土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故A项是错误的;B项是在三大改造时实施的;D项是在1950年夏实施的。因此选C。
(2)解放军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胜利
(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4)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试题举例】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与南京有关的历史,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选择题。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史,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则成为中国近代史的终点。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与鸦片战争有关;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有关。
九、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导读】本考点近年高考多有涉及,多以选择题、问答题出现,考查的重点是《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土改。复习时尤其要注意西藏和平解放、三反运动等命题热点以及没有命过题的抗美援朝的意义。
(1)新中国的诞生及其历史条件
【试题举例】(2008·全国文综卷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理解。新中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尚有遗留;国民党在大陆还有一些残余势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1954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表明的是人民当家作主,掌握了国家的权力。
(2)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
(3)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及“三反”、“五反”运动
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导读】本考点在近年高考中多次出现,以选择题、问答题为主,考查重点是恢复经济的几项重大措施。今年有可能以经济发展专题形式命题。
(1)严峻的经济形势
(2)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
(3)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
【导读】近年高考均涉及本考点内容,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均有出现。命题重点是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一五计划是近年高考的热点。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