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009年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
相时而动 优化方法 提高质量
湖北省黄冈中学 熊银忠
一、高考历史命题变化趋势
1.彰显材料处理能力,引领课程改革方向
随着新课程理念和教材的日益推广,历史试题更加突出对材料处理能力的考查,以各种材料为载体的试题不断增加,材料形式更加多样化,阅读信息不断扩大。
2.文明史观整合试题,综合程度越来越高
文明史范式成为历史试题设计和制作的主导范式之一(另外为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历史试题逐渐淡化古代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时空界限,跨知识渗透、跨区域链接,水乳交融,综合程度越来越高。
3.隐性介入热点问题,引导关注社会生活
历史试题关注现实,常用周年或次周年范围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隐性切入,载体在课外或题外,旨趣在书本之内。热点问题包括短效热点问题(年度国内外时政要闻)、周年次周年热点和长效热点问题(如科学发展观等问题)。
4.突出考查主干知识,维护选拔考试权威
历史试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这些知识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集中反映在各种矛盾运动中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起到纵览全局和纲举目张的作用。
5.削减专题形式选择,扩大考点知识覆盖
历史试题不断削减专题形式选择,大量代之以单体形式选择,体现了命题者稳中求变、扩大知识覆盖的命题思路。
6.突击抽查边角知识,制约常规教学行为
历史试题经常以边角知识命题,边角知识是指教材中标识★的章节、教材中用楷体字排版的内容、教材中的图表注释、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低的知识等等。
二、冲刺阶段有效复习建议
1.抱着平常心态,落实学科基础知识
历史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又都以基础知识为本源。没有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建议坚守教材阵地,既重视对主干知识的分析,又兼顾对边角知识的落实,由此展开知识迁移转换与发散性思维。
阅读理解教材是落实学科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应当区分教材表述中的语法成分和知识成分,将知识成分挑出来进行记忆和理解。例如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这句话中可以作为采分点的内容只能是“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这三个词,可以称作“核心词”。经过压缩以后的记忆内容精炼紧凑,记忆量仅有原先的1/5,效果更好,作用更大。
兼顾边角知识是提高考试成绩的新途径。应对课文的阅读部分,甚至图表、注释予以足够的重视。可以设想小型专项训练,编制若干针对性的选择填空练习。例如“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一目设计(1)1860年以前,在美国工业中占主导的是(选择轻工业或重工业),此后(选择重工业或轻工业)得到长足进步,(煤炭、石油、电力、汽车四选三)等新兴工业异军突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以(选择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的国家。(2)1871—1891年间德国的(选择轻工业或重工业)迅速发展,其中(造船、军事二选一)工业占有重要地位,克虏伯工厂是这种工业的代表。这样深化了主干知识,提高了应考水平。
2.精心处理教材,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历史教材有其独特的知识结构体系,复习首要步骤是按历史发展阶段进行梳理古今中外历史知识,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形成点、线、面立体式框架知识结构。
利用目录整合知识有助于更通透地理解历史知识的发展线索和更完整地把握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例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两条途径:一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欧美诸国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市场不断扩大;二是英法等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将其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两条途径就隐含在教材的目录中,教材“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一节讲的就是第一条途径,“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一目讲的就是第二条途径。结合目录来理解这两条途径,就更容易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原因。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