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试题举例】(2008·全国文综卷Ⅱ)
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属于容易题。只要抓住题干“根本分歧”并结合所学知识回忆就能解答。他们论战的根本分歧涉及近代中国的政体,所以C是正确答案。A项是对外国列强的态度立场。B项实行“平均地权”是革命派的土地纲领。D项推行议会制度是维新派提出的措施。
(4)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2.清朝政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导读】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应加强复习。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几乎年年都有考题,以选择题为主进行考查。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对辛亥革命这一内容的综合了解。武昌起义是重点。
(1)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2)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3.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灭亡
【导读】本考点是高考的重点内容,涉及考点多,覆盖面广,题型全面。南京临时政府、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意义、教训以及失败原因,都是今后考查的重点。
(1)“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
(2)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4)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四、北洋军阀的统治
1.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和护国运动
【导读】本考点在高考中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观性试题较少。重视对典型知识的考查,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备考的重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而进行的斗争。
(1)袁世凯专权与称帝
(2)“二次革命”
(3)“二十一条”
(4)护国运动
【试题举例】1915年底,梁启超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表示:“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该文要维护的“国体”是( )
A.开明君主制 B.君主制 C.君主立宪制 D.共和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护国运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弄清楚“现行国体”和“他种国体”是指什么。“现行国体”是指孙中山建立的共和政体,“他种国体”是指袁世凯想建立的帝制政体。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导读】本考点在高考中出现过选择题与材料题。复习中重点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在本阶段的特点、成因及其对以后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
(2)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试题举例】(2008·天津卷)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