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理科)复习:2009年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7)

  • 日期:2012-10-29 10:03
  • 来源: 自学习
  • 浏览:
  • 字体:[ ]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导读】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学会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集合的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试题举例】

  已知集合S={x∈Rx+1≥2ou },T={-2,-1,0,1,2},则ST=(  )

  A. {2}  B.{1,2}   C. {0,1,2}  D.{-1,0,1,2}

  【答案】B

  【解析】(直接法)S={x∈Rx+1≥2}⇒S={x∈Rx≥1},T={-2,-1,0,1,2},故ST={1,2}.

  (排除法)由S={x∈Rx+1≥2}⇒S={x∈Rx≥1}可知ST中的元素比0要大,而C、D项中有元素0,故排除C、D项,且ST中含有元素1,故排除A项。故答案为B.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导读】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构成复合命题的pq可以是两个不相关的命题,判断命题真假的步骤是:(1)定形式;(2)判简单;(3)判复合,以真值表为依据。规律是“或命题”一真俱真,要假全假.“且命题”一假俱假,要真全真。当一个命题的真假不易判断时,可考虑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高考在考查其他部分内容时涉及集合的知识。很少有正面考查逻辑的内容。逻辑与充要条件的知识往往是和其他知识结合起来并汇考查。

  【试题举例】

  “a=2”是“直线ax+2y=0平行于直线xy=1”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当a=2时,直线2x+2y=0平行于直线xy=1,则是充分条件;直线ax+2y=0平行于直线xy=1时有:a=2,则是必要条件,故是充分必要条件。

  3.函数

  考试内容:

  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

  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

  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

  函数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导读】映射A→fB中,A中元素无剩余、一对一或多对一。函数是“非空数集上的映射”,其中“值域是映射中象集B的子集”.函数图象与x轴垂线至多有一个交点,但与y轴垂线的公共点可能没有,也可任意个。函数图象一定是坐标系中的曲线,但坐标系中的曲线不一定能成为函数图象。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而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函数的三要素中对应法则是核心,定义域是灵魂。函数有两种定义,一是变量观点下的定义,一是映射观点下的定义。复习中不能仅满足对这两种定义的背诵,而应在判断是否构成函数关系、两个函数关系是否相同等问题中得到深化,更应在有关反函数问题中正确运用。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