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旧结合,推陈出新
今年和明年正是大纲教材向课标教材过渡的时期。为了支持新一轮课程改革,高考数学试题的命制,将适度吸收新课程的理念。例如把平面几何中的面积问题与解析几何综合考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题。此外,课标教材选修2-2中的合情推理也很容易被大纲版试题命制所吸纳。这种试题往往能较好地体现新旧知识的交融,新旧结合,推陈出新的原则跃然纸上。
5.适度创新,开发潜能
高考中命制一定的创新问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高考数学创新试题常见的有自主定义型、直觉判断型、类比推理型、归纳猜想型、探索发现型、研究设计型六类。创新问题的求解一般没有现成的公式、法则、定理等供直接套用,需要通过对问题的阅读理解,从中学习并领悟出解决问题的知识,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由此检测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潜能。显然,这在思维上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当加强针对这类问题的专项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潜在能力。
第二章 数学科考试大纲导读
对知识要求导读:
数学科的考试内容以高中阶段的数学内容为主,对知识的考查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并且高一级的要求包含低一级的层次要求。
在命题范围内,常见的数学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数形结合法等等;常用的逻辑推理如:分析法、综合法、类比法、反证法、归纳和演绎法等等都是高考中考查的主要内容。常用的数学思想如: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等都会通过具体的试题来考查,同时也测试考生数学能力的掌握程度。而淡化特殊技巧,重在通性通法的掌握与灵活运用是考试内容的主体思想。
对能力要求导读:
数学科的考试能力是指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命题范围内,常将这几大能力贯穿于整个试卷。要求对给出问题或材料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运算求解,对公式的变式使用、数据的处理,整体代入、估算等简捷的运算,对图形进行直观想象,图形拆分、重组等等,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而创新意识又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的表现,这些都会通过试题来考查考生的数学能力。
如何在冲刺阶段备考
细研考试大纲,构建知识网络,关注生活现象,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2009年版)》中的数学科部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必修课与选修Ⅱ的教学内容,作为理工农医类高考数学科试题的命题范围。
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考查中学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又考查考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