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
2006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 编者按:《2006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是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遵循省教育厅《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6年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和市教育局关于《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方案》的有关精神,依据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结合我市初中教学实际制定的。《考试说明》坚持四个有利原则,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力求比较全面考查本届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其实际应用能力,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要求。
各科的考试说明分课改实验区和非课改实验区两种文本,其中政治科的考试说明为课改实验区和非课改实验区的共用。语文(课改实验区)语文(非课改实验区)语 文(课改实验区) 一、命题依据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发的《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6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为依据,结合我市课改实验区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二、命题原则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正确处理“课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服务。三、适用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四、考试范围《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考查教材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五、内容和目标要求(一)积累和运用识记常用汉字3500个,特别是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拼写音节,规范书写,掌握字义。积累词汇(包括成语),准确理解常用词词义,能够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及表达作用。能够正确使用词语。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能根据句子不同的结构和语气正确的加以运用。掌握语法修辞知识,侧重体会其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并能在表情达意时灵活运用。辨析并修改病句(语病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颠倒、重复罗嗦、句义杂糅、自相矛盾)。背诵“课标”推荐的优秀诗文50篇,积累并理解运用一定量的名人名言。课外必读书目:《西游记》、《伊索寓言》、《水浒》、《鲁滨逊漂流记》、《名人传》。(二)阅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与学业考试的重要内容。阅读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两大部分。1、现代文阅读重点: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能掌握初中阶段所涉及的有关文体的文体知识,能够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进行阅读理解。阅读记叙性的文章,能找出记叙的要素、人称、线索、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简要分析材料及其详略,识别分析各种描写的作用,理解议论、抒情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阅读说明性的文章,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指出说明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辨别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画图表),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阅读议论性的文章,能找出论点、论据(道理、事例),分析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识别立论和驳论两种论证方式,了解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方式(引论—本论—结论),分析语言的概括性。词句理解。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关键性的语句、精彩的语句能感受内涵,理解其中意思。文意把握。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所表达的观点态度。
各科的考试说明分课改实验区和非课改实验区两种文本,其中政治科的考试说明为课改实验区和非课改实验区的共用。语文(课改实验区)语文(非课改实验区)语 文(课改实验区) 一、命题依据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发的《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6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为依据,结合我市课改实验区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二、命题原则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正确处理“课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服务。三、适用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四、考试范围《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考查教材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五、内容和目标要求(一)积累和运用识记常用汉字3500个,特别是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拼写音节,规范书写,掌握字义。积累词汇(包括成语),准确理解常用词词义,能够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及表达作用。能够正确使用词语。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能根据句子不同的结构和语气正确的加以运用。掌握语法修辞知识,侧重体会其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并能在表情达意时灵活运用。辨析并修改病句(语病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颠倒、重复罗嗦、句义杂糅、自相矛盾)。背诵“课标”推荐的优秀诗文50篇,积累并理解运用一定量的名人名言。课外必读书目:《西游记》、《伊索寓言》、《水浒》、《鲁滨逊漂流记》、《名人传》。(二)阅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与学业考试的重要内容。阅读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两大部分。1、现代文阅读重点: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能掌握初中阶段所涉及的有关文体的文体知识,能够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进行阅读理解。阅读记叙性的文章,能找出记叙的要素、人称、线索、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简要分析材料及其详略,识别分析各种描写的作用,理解议论、抒情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阅读说明性的文章,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指出说明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辨别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画图表),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阅读议论性的文章,能找出论点、论据(道理、事例),分析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识别立论和驳论两种论证方式,了解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方式(引论—本论—结论),分析语言的概括性。词句理解。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关键性的语句、精彩的语句能感受内涵,理解其中意思。文意把握。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所表达的观点态度。
2006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一文由作文大全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作文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作文大全友情提示:请不要直接抄作文用来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
和2006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相关的作文:
- 作文制胜歌诀浅释2012-10-24
- 上海中考作文题解2012-10-22
- 中考模拟作文一类卷及评点2012-10-20
- 厦门市中考作文题解2012-10-20
- 如何才能成功写出中考佳作2012-10-18
- 中考作文指导2012-10-16
- 结尾的急智2012-10-12
- 浅谈差生作文辅导2012-10-08
- 仿写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2012-10-05
- 作文如何以“小”见“大”2012-09-19
- 作文片段训练法初探2012-09-14
- 浅谈快速作文2012-08-26
- 怎样写读后感2012-08-26
- 开头:作文成功的一半2012-08-10
- 高考作文求稳七要素2012-08-10
- 初中生作文十大病2012-08-10
- 情感类考场作文的写作2012-07-30
- 如何为文章画龙点睛2012-07-26
- 中考作文指导-----伏笔?2012-07-26
- 作文应试诀窍十八法2012-07-20
- 最后冲刺如何抓紧抓实作文备考(1)2012-07-16
- 中考作文应学会短小中见精彩2012-07-16
- 实现话题立意的激情飞越2012-07-12
- 中考作文变化及应对策略2012-07-12
- 上一篇:实现话题立意的激情飞越
- 下一篇:中考作文应学会短小中见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