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心理账户(4)

  • 日期:2011-09-01 09:12
  • 来源: 学友家园
  • 浏览:
  • 字体:[ ]
五、差距影响运算规则 

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常常要面对各种得失,同样的得失事件对不同学生的影响不同,除了得失造成的绝对值外,还与学生在面临得与失(赢与亏)情况下的心理体验不同有关。例如人们感觉到5元到10元的差额似乎比250元到255元的差额更大,因此,附近商场有15元的水果,人们会为了省5元钱而跑一段路去买10元钱的同样的水果;附近商场一件上衣255元,而同样的上衣在另外较远的一个商场卖250元,人们却不会跑去购买。

如果把这种心理运算规则应用到培养学生自信心中,无疑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知道,自信的形成离不开必要的成功,需要不断的成功与体验的强化。尽管成功的事件可能是相同的,或者说能够用心理账户的一个定值来衡量,但如果学生确立成功的基点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也会存在着差异。对于学生来说,成功事件的影响取决于学生的自我感受。由此,我们可以受到启发,当学生自信心不是太强时,一方面我们不妨教育和引导学生降低自我期望的基点,使学生体验到更大“距离”的成功,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提高失败的基点,相对降低失败的实际“数值”与学生期望之间的“距离”,减少或避免失败可能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六、得大失小运算规则 

当好消息比坏消息的价值大时,人们偏好整合,觉得整合起来有盈余就愿意做。这条规则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你有一个大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小的坏消息,应该把这两个消息一起告诉别人。这样的话,坏消息带来的痛苦会被好消息带来的快乐所冲淡,负面效应也就小得多。

在教育过程中,成功与失败对学生来说可能是同期存在的,我们不可能保证所有的成败事件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同等的。这一规则告诉我们,一方面当我们同时遇到了大的成功事件和小的失败事件时,可以整合在一起与学生进行交流分析,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失败事件造成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只有失败而未遇到成功事件时,教师可以先不告诉学生或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在短期内寻找到一个更为成功的消息,然后整合在一起告诉学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成功事件冲淡失败事件带来的消极影响。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