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生活、学习的教育者和引路人。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学生思想瞬息万变,这就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因此,稍一疏忽便容易进入误区。一般说来,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权威心理
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让别人理解和尊重的要求。少年儿童更是如此。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和稳定,更需要某些人,尤其是班主任来对他们的行为、想法加以引导。但是,班主任的权威心理却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某些想法和做法的尊重和引导,使学生不能及时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加重了他们的依赖心理。
惩戒心理 有的班主任认为,学生违反班规校纪,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往往是故意捣乱。如果不严加惩戒,让其产生畏惧心理,班级就会很难管理。也有班主任为了镇住学生,对那些犯错误的学生严加斥责、讽刺、挖苦,视一犯再犯的学生为“不可救药”,从而惩戒有加。少年儿童由于年龄特点,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持续时间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班主任要认真了解学生犯错误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有位教育家说:“有时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动要比惩罚更强烈。”惩罚只能使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大,并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对班主任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偏袒心理 我任班主任时,处理过一起学生A与学生B打架的问题。当时我狠狠地批评了B,因为B平时懒散,经常犯错误。而A是学习不错的学生。但是后来的一次谈心,B说出了自己的不服,因为那次打架是A先挑衅的。由于A吃了亏,B对老师的批评就没辩解,但认为老师是偏袒A,一直对我有意见。谈过心后,B也有了大的进步。应该说,班主任工作中存在偏袒心理的现象比较普遍,每个人都欣赏和喜欢好的、优秀的事物,憎恨或厌恶差的、恶劣的东西。但是,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班主任在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却不允许存在这种心理状态。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几乎所有学生都希望班主任能够公正合理、平等待人。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都有对班主任特别信赖的心理趋向。班主任的偏袒、不公正,会严重挫伤一部分学生的上进心,甚至产生离心效应。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