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美术课的预习,几乎没有人提到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从美术预习的重要性、精心设计预习题目、预习时间、预习方式、预习方法、预习检查等六个方面对美术课的预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学生通过预习后,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也对美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美术课也越来越喜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进行初步的探研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关键词】 美术课 预习 培养提高 学习能力
当前美术课教学存在这样两种倾向:一是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一言堂,把学生当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二是过分强调多媒体课件教学,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由教师来“放映”,变成了电影课、电视课,其实这两种倾向的实质都是没有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动性、独立性与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更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学习能力的养成与发展。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当防止这一现象的产生。
在现今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取多样灵活的方法,不断优化美术教学过程。为了更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笔者认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要求学生在美术课上课之前作好预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本课学习内容的要求和学习的重难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经过近一段时间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美术预习的重要性
一提起预习,想必大家并不觉得奇怪,在语文、数学课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一说起美术课预习,几乎每个人都会发问:美术课无非就是画一张画吗?有什么好预习的?有预习的必要吗?(这是对美术及美术课没有充分的认识而导致的结果。这不是本文的论述题目,这里就不对美术及美术课作讲解。希望每位教师应该对美术及美术课有一定的认识)其实不然,笔者认为,美术课也和其他学科一样,应该要预习,更应该鼓励学生去预习。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