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百科 > 正文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2)

  • 日期:2009-05-15 13:47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者称解元,会试第一者称会元,殿试第一者称状元。唐武后时试贡士于殿前,门下用奏状极其等第,因此居首者称状头,后通称状元。中状元者亦称为“大魁天天”,认为科名中的最高荣誉。三甲。明清两代,进士经殿试后,按成绩高低分一甲、二甲、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统称进士。状元、榜眼、探花之称始于唐,传胪之称始于宋。秀才。优秀人才之通称。汉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科目之一。
     唐宋时代,为一般知识分子广泛称。明清时代则专用以称府、州。县学的学员。生员。唐代国学及州、县学规定学员名额,因此称生员,正如职官有一定员额而称官员。明清时代,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名生员、即习惯上所谓秀才。经常须受本地方教官及学政的监督考核。文章上则称为诸生。国子监。简称“国学”。封建时代的中央教育机构。
     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建国子学,为教育五品以上官僚子弟的贵族学校。北齐改为国子寺,隋代改为国子监,兼为掌管教育行政的机构。唐代国子监辖国子、太学、四门、律字、书学、算学等学”;国子学招收三品以上官僚子弟。元代分置国子监、蒙古国子监、回回国子监。明代设北京国子监、南京国子监。清沿明制,在地方设府州县学。在京城设国学,进入学者称国子监生。原有住监课的规定,后来逐渐成为空文。
     贡生。科举制度中地方儒学生员(秀才)升入国子监肄业的身份。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清两代有不同名目。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发贡、优贡和例贡,一度曾有功贡名目。监生。明清时代,凡有入监读书资格的,称为监生。或由地方保送,或由皇帝特许,或由捐纳。因此有各种不同的名目。一般所称监生指由捐纳而得的,是不经入府、州、县学而应乡试的必具条件。捐纳而得官的,亦必须先捐监生,作为出身,都不一定在监读书。
     荫生。封建时代凭借上代余荫得官的资格。由汉代的“任子”制度继承而来。亦有各种不同名目。明代凡按品级取得的称为官生,不按品级而由皇帝特给的称为恩生。清代凡现任大官遇庆典给予的称为恩荫,由于先代殉职而给予的称为难荫。通称荫生,名义上是入监读书,事实上只为经过一次考试即可给予一定官职。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