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百科 > 正文

中国古代杀殉制度

  • 日期:2009-05-20 11:18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中国古代刹殉制度作为一种礼制形成与保持下来,无疑是统治阶级特权的产物。《墨子·节葬篇》有云:“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由此可见,杀殉是一种统治者的特权,而且还是一种有等级区别的特权。有时,杀殉这种“礼制”,竟然也成为大臣博取君王宠信的手段。
     据《战国策·楚策》记载:楚国有个叫缠的人,无咫尺之功,仅以身殉宣王的许诺、乃被封为安陵君,长期居尊位、受厚禄,得宠于楚国。杀殉有时还成为人们逞凶杀人、惩治对手的一种手段。《宋史·后妃传》记载,宋高宗活着时,十分宠幸长相艳丽的两位“才人”—一李氏和王氏,这大遭皇后方氏的嫉恨,宋高宗一死,方太后即借宋孝宗的名义,对李、王两人下手——“追诰命,请自便”。以殉先帝的名义将她们逼死,从而报了以往争风吃醋之仇恨。
     从史籍记载来看,中国古代的奴隶制时代和封建社会,都有杀殉现象的存在。但两者的杀殉情况又有所不同。首先,从享受杀殉特权的人来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皇帝、诸侯王及地位较高的文武官吏,如将军、大夫等都有权杀殉,而且人数还不少。如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死后,被杀殉从葬者为66人,穆公死后,被杀殉从葬者竟达177人之多。进入封建社会中后期,享受杀殉特权主要是皇帝,以及个别为皇帝所特许的贵族、高官等极少数人、杀殉的人数也大为减少。
     如明朝初年的4个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杀殉46人,成祖朱棣杀殉16人,仁宗朱高炽杀殉5人,宣宗朱瞻基杀殉10人。他们杀殉人的总数77人,只有秦穆公的零头。其次,杀殉的对象,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也略有差别。从考古发现来看,奴隶社会被杀殉者,多为青壮年男子,也有少量妇女和儿童。进入封建社会以来,被杀殉的首先是帝王的妃嫔。如秦始皇驾崩后,秦二世下令:先帝后宫妃嫔没有生养子女者,皆应殉葬。三国时的曹操,曾杀殉妾妃殉葬。孙权死时,也命其爱妾殉葬。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