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发明乐器和最早弹奏音乐的是伏羲.到黄帝时代, 黄帝命伶伦造律, 根据凤凰之鸣以别十二音阶, 于是黄帝时产生了最早的礼仪性乐舞《云门大卷》.尧时产生《咸池》, 舜时则有《大韶》, 孔子自称听过流传下来的韶乐, 称赞为尽善尽美的乐舞.夏禹时的乐舞为《大夏》, 商代纪念伐桀功勋的乐舞称为《大》, 周代表现武王伐纣业绩的是《大武》.周代存有以上历代各种乐舞, 总为六乐, 分别在各种祭祀时使用.《云门大卷》用以祭祀天神;《咸池》用以祭祀地神;《大韶》用以祭祀四望;《大夏》用以祭祀山川;《大》用以祭祀始祖姜嫄;《大武》则用来祭祀开创周代基业的祖先.
上述雅乐流传到汉时只有《大韶》和《大武》, 随着时间河流的冲刷, 雅乐变得越来越模糊, 缺失越来越多.流传得如此艰难, 除了古人记谱的技术原因以外, 是雅乐本身缺少生命力.用乐舞传述礼、调合天地、表现仁, 实在是难为了艺术, 肩负如此重大使命的乐舞, 怎能不平板、沉重? 然而雅乐对每一代朝廷却是不可少的.儒家以雅乐为正声, 每个王朝建立伊始都要制礼作乐, 由皇帝召集博学多识的文臣对古礼、雅乐舞进行考据、推敲, 制出本朝的乐舞, 以颂扬本朝的功德.各代由太常寺掌管雅乐.隋文帝登基后, 派遣多人, 用数年时间考订太常雅乐, 由于`沦谬既久, 音律多乖'以至积年议不定.隋文帝怒责他们: `我受天命七年, 乐府犹歌前代功德耶? '礼仪性的乐舞 (雅乐舞) 分为文舞、武舞两类, 象征文治武功.文舞的舞队, 每人左手执籥 (乐器) 右手秉翟 (舞具) .武舞的舞队, 每人手执朱干 (盾) 、玉戚 (斧) 等兵器.
显然, 雅乐舞不是用来娱乐的, 皇帝在雅乐舞面前生不出任何杂念也不会感到轻松.战国时, 魏文侯好古, 想从雅乐 (古乐) 中听出滋味来, 然而在雅乐演奏中, 魏文侯却昏昏欲睡.他对孔子的学生子夏说: `寡人听古乐则欲寝, 及闻郑卫, 余不知倦焉'.郑卫之声是儒家贬斥的`淫邪之声', 子夏反驳了魏文侯的说法, 为雅乐辩解, 仍未能再使魏文侯对雅乐感兴趣.《宋书·乐志》说`魏文侯虽好古, 然犹昏睡于古乐, 于是淫声炽而雅乐废矣.'
隋时, 胡声 (西域音乐) 侵入了雅乐, 当时儒臣们对`礼坏乐崩'痛心疾首.至今琵琶成了古典音乐的首要乐器.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