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探析(6)

  • 日期:2011-08-27 14:59
  • 来源: 成才网
  • 浏览:
  • 字体:[ ]
年,教过语文和生物,他曾让107名“在发展上有重大障碍”的学生都成为“充分够格的有教养的人”。其中13人进入大学学习。他转变差生的基本理论就是“人道教育”加“和谐教育”即:差生转变=人道教育+和谐教育。

  他说:“教育学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要使一个在绝大多数儿童来说能够胜任而偏偏在他来说不能胜任的儿童,不要感到自己是一个不够格的人,要使他体验到一种人类最崇高的乐趣。”[8]他认为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灵魂。如果认为我们的学生都是“能够顽强地克服困难的英雄”,未免太天真了。因此,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他说,做到“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是教师教育技巧的“顶峰”。那些经常给差生的作业判“两分”的教师是不人道的。那样只会给学生带来这样的心理负担:“我得的是两分,我什么都不行,我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人”。他说就会耍滑头,说谎话,把“记分册”看成一条鞭子。苏霍姆林斯基从来不给学生判两分,他经常告诉差生:“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就一定能做好。现在还没有给你打分数,你再努点力,就一定能得到好分数。要是你有哪一道题不懂,明天上课前到学校里来,咱们一起想一想。”他的体会是,“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朵。他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