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政治:2009年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27)

  • 日期:2014-03-19 09:36
  • 来源: 学霸去哪儿
  • 浏览:
  • 字体:[ ]

  1.研究历年来的高考题型是高考复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研究才能知晓趋势,才能有的放矢地复习。精心解答高考题,训练培养考试大纲规定的四项能力,有利于有效克服和纠正上述错误。经验表明,高考试题的规范性、科学性,对思维能力训练的合理性、有效性,都是一般的练习题所难以超越的。选做高考题有利于直接进入能力训练“快车道”,直接与高考命题专家“面对面”“零距离”。

  2.同类题型归类强化,反复训练。有许多题型,如措施建议类、启示类、原因类、设计活动类等,学生往往思维不够严密,或缺乏创意,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可以将同类题型归类强化,反复训练,“熟能生巧”,掌握解答同类型题的一般方法和窍门,这同样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素质和能力。

  3.习题演练不求数量,重在质量。习题训练的目的是掌握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总结出一定的解题规律和方法。无论是选择各地的高考题还是自己编制习题,不能为练而练,不加选择。政治习题的解题往往书写量比较大,有时不同的习题会用到同一个知识点,而且当思考过程完成后,有时的书写就成为一种简单重复,所以在进入全面复习阶段,必须进行精心研究,并从中精选出具有典型意义的试题进行训练,发现解题规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章 考前状态调整

  第一节 调整心态,突破“心理围城”

  一、考试一半是靠心态

  一年一度的高考,对广大考生是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它不仅是对考生的知识、智力、技能的考查,也是对考生情感、意志、体力的挑战。无论心理学的研究,还是高考的实践都表明,考生的应考心理如何,临场发挥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考的结果。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对20个影响高考成功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考试中心态排第1位。

  1.不良应考心理的外部表现

  “应考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多数时候主要反映在思维活动中,但有时会在人的言行、神态中表现出来。比如在考试前感到紧张不安、焦虑失眠,学习效率下降,甚至食欲不振,精神体力都有极度疲惫的感觉;在考试中有人心情激动,难以平静,不能很快进入角色;有人碰到一些问题就惊慌失措、悲观失望,甚至想退场;有人感到头昏目眩,心慌烦躁,身心不适等等。这一切其实都是不良应考心理的外部表现。有一些医学工作者称这种现象叫考试综合症。据最近几年的实际观察,有以上这些现象的考生不是少数,而占到相当的比例。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适度的压力,适当的紧张,可以提高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无论是对人的身体健康,还是对人的心理锻炼都有益处。但是,如果压力过大,长期精神紧张,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情绪不安、焦虑紧张、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现象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临场发挥。

  2.应考心理对临场发挥的影响

  应考心理与临场发挥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应考心理的好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临场发挥的好坏。应考心理越好的考生,一般来说,临场发挥就越好。反之,则越差。经常有这种现象:有的考生平时成绩并不怎么好,甚至较差,但是高考中却发挥得相当出色,甚至超水平发挥;而有的考生平时成绩还不差,但考试结果却令人失望。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还是应考心理在作怪。可以这样说:应考心理与临场发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临场发挥”是对“应考心理”的最好检验。

  3.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