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b.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②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a.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b.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①必要性:市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需要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②措施:
a.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b.讲诚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的鲜明的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4)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必要性
①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②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应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③必要性:
a.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b.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
①含义: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
②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
③措施(表现为哪几种发展状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3)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
①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②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质量。
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统筹城乡发展。
⑤统筹区域发展。
3.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有利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中国家的机遇)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