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危机”背后的教育思考(2)
- 日期:2013-12-27 11:17
- 来源: 学友上传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在德国,大学里男生同样少于女生。各类学校中完全不能毕业的男生是女生的3倍,每年留级的男生比女生多一倍,特殊学校的学生中64%是男孩。
澳大利亚是最关注“男孩危机”的国家之一,因为认识到“男孩危机”越来越严重,该国政府与教育研究部门多方合作,以此应对“男孩危机”。该国公布的数据表明,男孩不仅在读写能力、学校投入和喜欢学校、教育成就等方面与女孩存在差距,在出现纪律问题和被学校开除的学生中,男孩几乎占了绝大多数。男孩休学和退学的人数也在上升,在有些学校,每10个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中有8个是男孩。2002年,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布了一份题为《男孩:正确地成长》的报告。报告证实,大量男孩的学业成就和更为广泛的社会指标上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该报告认为,人们对男孩教育的诸多关注是合理的,而这些关注在目前的政策框架内还没有得到充分考虑。该报告还特别指出:提升男孩的成就并不会危及女孩过去十几年里所取得的成果,两者并非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男孩因学业不良而带来的心智发展危机已在国际上引起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与关注。哈佛大学研究员丹·金德伦与心理学家迈克尔·汤普森在针对小学教育的《该隐的封印》一书中写道:“在学校,男孩普遍面对一种挣扎:为满足学校的学业期望,有些男孩在发展曲线中取得领先,有些女孩落后了,但我们在对比男孩与女孩的平均成绩时发现,在早期学校环境中,男孩普遍居于劣势。”
《真实的男孩》一书作者、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对初、高中男孩的学习自尊心进行研究后指出,“近期研究结果表明,男孩不仅在自尊心方面较女孩更脆弱,作为学习者的自信心更易被削弱,同时男孩比女孩更易违反校规校纪、被停课或是辍学”。
克里斯蒂娜·霍夫·萨默斯在她的《对抗男孩的战争》一书中提到,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女孩比男孩更期望接受良好教育,而更多的男孩认为老师不理睬他们的声音。该书还引用了美国教育部进行的研究:在对八年级和十二年级学生进行的职业期望调查中,女孩均比男孩抱有更高的职业期望,这表明更多的女孩想完成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的学习或是参加专业培训。
美国古里安学院创始人迈克尔·古里安根据该学院针对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学区近20年的研究后断定:无论男孩的学习成绩优劣,他都面临着在一个有可能认为他有缺陷、不了解如何引导他或修正自身的体系下接受教育、管理和指导的风险。
男孩学习方式与教育模式不匹配
“男孩危机”是体制性的,并不简单是教师、父母、男孩的问题,而是我们教育男孩的方式出现了某种问题。男孩的学习方式和现行教育模式不符。
《男孩的脑子想什么》曾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相关研究指出,并非真的是这些男孩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模式出了问题。该书在回顾了现代学校制度产生的背景后一针见血地指出:被大自然赋予力量、勇气和活力的男孩,本应通过狩猎、保护家人、耕作、大量的实践等身体力行的方式进行学习,而工业革命后产生的“工业化教育”模式——学校,却开始通过印刷品、书面文字和讲授等方式教育男孩。那些过去通过和亲属打猎、管理农场、修理机器等方式来学习和掌握必要生活技能的男孩,现在被装进了盒子似的房间里,需要通过他们最不擅长的阅读、写作、坐在位子上的方式来学习。
杜克大学的玛格丽特·盖尔与教育顾问休·奥斯本曾在《让我们消除学习工厂》一文中指出,最初的“工业化教育”模式是由工业家们设计的,其目的是让孩子们为工厂生活作好准备。孩子们伴着铃声穿梭在学校中,好似生活在传送带上一样,特别是他们要学习遵循指令,以便能够在迅速扩张的工厂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