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频道

称赞“别人家的孩子”是对自己孩子的伤害(2)

  • 日期:2013-10-04 09:05
  • 来源: 网友上传
  • 浏览:
  • 字体:[ ]

  高、中考结束后,各地又要涌现出一批新科“状元”。孩子中,在某一方面获得令人称羡成绩的佼佼者,当然值得肯定,适当宣传不是不可以,但我们要同样尊重那些学业成绩一般或有其他特长,每日正常学习不失梦想的大多数孩子,是他们在更广泛、更实在地落实着中国梦。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不能只靠少数所谓精英来建设,而需要大批快乐、健康、有知识、有技能的合格公民。

  从全国大多数孩子的教育来看,目前对极少数“别人家的孩子”成功经验的宣传,缺乏广泛的借鉴意义,因此,媒体不应该热衷于渲染精英教育,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压迫大多数孩子。即使出于良好目的介绍“别人家的孩子”,也要实事求是。至于一些名校热衷于借此大做广告,维持自己的特殊地位和利益,这不仅有违教育规律,也有违“爱一切孩子”的师德。

  把“别人家的孩子”弄成“神奇的生物”,其实也是一种“捧杀”。我国一项统计表明,有心理障碍的中学生中,每10例中就有6例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为此,全国150所重点中学校长曾发出呼吁:不能因为耀眼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好的教育体系应培养出“好孩子,好学生”,而不应频频弄出“坏孩子,好学生”或“好孩子,坏学生”。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内在的自信和乐观

  我们目前有些地方的教育没能尊重每个孩子的禀赋和特长的差异性,常用“别人家的孩子”这一把尺子量到底,当父母再不尊重孩子的差异性,在学校被压抑的孩子,回到家“心结”也得不到舒解,他们又到哪里去寻找快乐?

  每个孩子的发展速率、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不相同,因此即时的、外显的行为能力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孩子们的高下之分。每一个孩子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成长需要时间,而且有鲜明的季节,要让孩子慢慢来,完整地完成自我和学校教育,这才是人生的“科学的发展观”,这样的发展观也会不断给父母带来惊喜和愉悦。自然,就天赋的资质而言,孩子有聪颖和愚钝之分,惟其如此,才要让孩子自己跟自己比,不能总让他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当父母也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好许多时,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可能会受到永久性的伤害。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