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奴隶制国家夏朝人口的稀疏
- 日期:2009-06-19 16:00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我国历史上约建立于公元前廿一世纪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据晋人皇甫谧《帝王世纪》的记载:“及禹平水土,还为九州,今《禹贡》是也。是以其时九州之地,凡二千四百三十万八千二十四顷,定垦者九百三十万六千二十四顷,不垦者千五百万二千顷。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以考订精审著称的历代典章制度专著《通典》与《通考》,对皇甫谧所言不加置疑,全文照录。后世史家更相沿不废,直至近年一些论著中仍继续沿用。
有学者将《帝王世纪》所述夏禹人口视为“世界各国最古人口数字之一”,还有人认为皇甫谧系采自《汲冢纪年》,并引《左传》“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及《尚书·尧典》“协和万国”的记载,解释“万国”为“一万个部落”,一千三百五十五万人,即平均每个部落一千三百五十五人,从而确认《帝王世纪》所云绝对可信,并把它视为“永垂青史的历史见证”。按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系当时学者为实现大一统的理想,假托大禹治水划分九州,并非大禹时的实际。《禹贡》作者于每州分叙其山川、湖泊、土壤、物产以至田赋等级及贡品运道等地理现象,无不纷然并陈,独不敢言及人口,及司马迁作《史记》,充分利用皇家所藏全部典籍,但有关禹的记述,亦多照录《尚书》,无所补益。晚于《禹贡》成书时代六、七百年之久的皇甫谧,又如何得知二千三百余年前大禹时的人口数呢?
皇甫谧系三国时人,卒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汲冢纪年》于其去世的前一年才出土,经卫桓、束皙译注后始得流传。皇甫谧是不可能利用到的,何况传世的汲冢书并无有关夏禹的人口记录。至于《尚书·尧典》所谓“万国”,其数字不可拘泥,正如《大誓》“纣有亿兆夷人,亦有离德”,古人万、亿、兆等字寓意为众、多,不可视为实数。夏朝统治力量所直接控制的仅限于以今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而《帝王世纪》所云其时垦地达9,306,024顷,甚至比《汉书·地理志》所载的疆域比传说中的九州大得多的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垦田数8,270,536顷还要多,其夸张失实已显而易见。况且刚由原始部落的松懈联盟过渡到早期奴隶制国家的夏朝,在当时政治结构和社会生产力的条件下,也不可能有如此甚至精确到个位数的人口与耕地统计。
皇甫谧所云显系出于虚构,不可凭信。夏代人口已无可考。当少康中兴开始依附于有虞氏时,据《左传》记载:“有田一成,有众一旅”,杜注:“方十里为成,五百人为旅”。其后少康即依靠这支军事力量,攻灭了夺取夏后氏领导地位的寒浞的两个儿子浇和豷,“复禹之绩”,可见当时人口不会很多。夏末统治者淫乱暴虐,社会动乱迭起,“而诸侯多畔(叛)”,加上商人在东方的兴起,夏王朝被迫退居到山西南部周初称为“夏虚”的地方。史称:“夏桀之居,左河济,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其活动范围已祗限于今晋、豫、陕三省交界处的狭小地区。《帝王世纪》云:“孔甲之至桀行暴,诸侯相兼,逮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方于涂山,十损其七”。所谓十损其七,也只是一种蠡测之词,但说明夏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区已大为缩小,最后又经历了商灭夏的战争,末期人口当更为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