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班级教育的有效形式(2)

  • 日期:2011-09-14 16:52
  • 来源: 学学学
  • 浏览:
  • 字体:[ ]

(二)计划制定的操作性控制

在对学生的德育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对活动计划的制定以及可操作性进行评估也十分重要。如果活动的设想美好,但缺乏实践操作性,那无异于空中楼阁。我们通过实践,总结出了如下的两个要点:一是发挥教师作为德育工作主导者的引领作用。班主任每学期要有德育工作的计划和目标。如果任意行之或者作流水式的安排,自然就会造成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丢失德育的系统性和严谨性,这样的放羊式教育是不可取的。二是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主题的设置要兼顾当前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尤其是要尽力挖掘学生的兴趣中心。只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因此,所谓可操作性控制就是既实现教师对德育的主导性引领作用,又充分兼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兴趣热情。这样的控制既防止了教师的粗暴灌输,又避免了学生的任意和庸俗。

(三)主持人的慎重选拔

同伴教育中,主持人的作用必须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毫不夸张地说,选好了主持人,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学校德育同伴教育的魅力就是平等和尊重,同样的背景,同样的经历,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和生活,使学生之间产生了充分的信任和理解。所以,主持人必须来自于学生之中,而且应该根据不同的主题,挑选不同的主持人。

在实践中,我们渐渐规范出了确定学校德育同伴教育主持人选的几条原则。一是根据德育主题的内容,筛选班级中平时自然形成的兴趣群中的灵魂人物,其优点是,他的权威是自然生发的,自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活动力。二是担任主持人的学生还必须有大众场合中的良好控制能力和流畅表达能力,因为他是教师引领作用的显性代表,讨论的开展、发言的切换、情绪的调动、氛围的营造,都是由他调控的。如果缺失了这些能力,活动就有可能冷场,最后以失败结束。三是担任主持人的学生必须具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活动的核心就是沟通和交流,展示学生个性化的观点,通过讨论习得某些知识或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没有了主持人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关系,学生的参与热情难以调动。四是担任主持人的学生必须思想健康,认识问题不偏激,认同并倡导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此点是教师必须把握的重点。德育工作归根到底还是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和高尚情操的陶冶,主持人把握着话语和观点的引领权,如果本身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操守出现偏向,其后果自然不堪设想。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