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A正在为学生下课后的追逐打闹发火:“你们说,班级纪律天天讲,怎么就没有改观呢?上一周,小阳同学下课后在操场上与另一个班的同学追逐,结果,把人家的牙齿撞掉了半颗。就为这事情,老师不知操了多少心!带着同学去医院,还得与家长联系。今天呢,又有邻班的张老师来告状啦,说是有同学下了课去踢他们教室的门。唉,要怎么说你们才听呢,你们就不能给我乖巧点,为班级争点荣誉。”老师的话还没有说完呢,发现张兵同学正低着头在看什么东西。刘老师悄悄走过去,“哇,你居然还有心思在看小说,我刚才的话听进去了吗?”班主任又是一阵急风暴雨式的训斥!
这是班主任工作中一贯遇到的难题。辛辛苦苦准备了材料,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是,学生却根本不听。那么,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如何积极应对呢?
一、创设情景,消除孩子的马虎心理
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是有差距的,同一件事情,老师观察的角度与学生观察的角度是不一样的,理解能力也不同,自然得到的信息也就不会相同。所以,班主任在分析班级情况的基础上,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想想,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给孩子讲道理,孩子最容易接受。
比如说:班主任要在班会课上讲述“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如果就事论事,说一大堆的道理,那么,势必导致很多孩子“身在曹营心在汉”。而一位老班主任却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同学们,上周我校举行了全校的拔河比赛,我班荣获年级组的冠军,你们说说看,我班是怎么获得冠军的,等一会儿老师还要去向别的班级介绍经验呢!”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因为我们团结!我们一鼓气就赢了别人!”“因为团结就是力量,就能战胜别人!”“齐心协力就能取得成功!”“是呀!”班主任及时总结说,“我们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就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运用才对啊!”孩子们顿时知道了班主任的用意何在。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大概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你看,班主任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教育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这个小例子告诉我们: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