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别拿繁体字折腾中小学生
近日,河南漯河市下发《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读《说文》、识繁体、解汉字”活动的通知》,要求每人读一遍《说文解字》,至少认识500个繁体字,知晓500个常用字的形、音、义。“通知”强调要推动《说文》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4月30日《大河报》)
按照当地官员的说法,要求“每人识500个繁体字”,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实,几千年来,自甲骨文到籀文、小篆、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一直都在不断变化之中。硬要追寻哪种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恐怕惟有甲骨文才算“正宗”,繁体楷书充其量只能处于玄孙地位。而简化汉字由来已久。最早见于南北朝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使用已相当普遍,其时被称作“俗体字”。1956年以来推行的简体字,实际上大多数古已有之,国家语委会仅在归纳、整理的前提下,对部分异体字作了进一步的简化、规范而已。
显而易见,无论是从纯学术角度而言,还是从汉字使用实践分析,繁体字并不代表严格意义上的传统文化。所以,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中小学生普遍不堪重负的语境中,实在没必要让他们被那几百个繁体字的形、音、义,弄得终日头晕脑涨。
教育,自有其规律。从原则上说,地方政府部门不宜动用行政手段,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由,超越教学大纲,给中小学校另行下达任何教学任务。如果,有人把开展读经之类活动,当作“政绩工程”来做,不惜搬出繁体字来折腾中小学生,那就有滥用权力,急功近利,甚至误人子弟之嫌!(新京报 作者:徐林林)
新闻回放:河南漯河六部门发文要求每人认识500个繁体字
六部门联合下发的文件
“每人要读一遍《说文解字》,并至少认识500个繁体字,至少知晓500个常用字的形、音、义”。近日,漯河市6家部门组织开展的一项活动引发热议。开展此活动的初衷源自何处?不同声音的分歧点在哪里?是否达到了预想效果?记者对此展开了深入调查。
事由
六部门下文要求至少识500繁体字
4月22日,漯河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直工委、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六部门,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读《说文》、识繁体、解汉字”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经过广泛传达、转发,在漯河各界引起众说纷纭。
热议的第一个焦点是:该不该兴师动众地要求大家识繁体字?该《通知》在“活动目标”中要求:每人要读一遍《说文解字》;每人至少认识500个繁体字;每人至少要知晓500个常用字的形、音、义。“方法措施”中要求:各级党政机关要把该活动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来抓;利用中心组学习、全体会等时间,组织干部群众读《说文》;通过参观许慎纪念馆、开展“读《说文》、爱家乡”演讲比赛等形式,提高干部群众的参与性。
热议的第二个焦点是:这项活动该不该与中小学生挂钩?该《通知》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推动《说文》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组织学校利用广播、板报等载体,宣传《说文》和许慎文化;利用主题班会、语文课等时间,组织全体学生识繁体字,引导初、高中生读《说文》、解汉字;把许慎小学建成许慎文化传承基地。
此外,该《通知》还要求:当地日报要开辟专栏专页,电台、电视台要开专题讲座,详解《说文》,对常用字的繁、简字体进行对比并注解形、音、义……
溯源
官方“领读”已6年
据了解,由漯河官方组织的“经典教育”活动自2004年以来已开展6年。其中,规模比较大的一次,是2008年5月31日在漯河人民会堂前举行的“过端午、读《离骚》、思屈原”经典诵读大会。当时,参加诵读的漯河市直学生有1.6万人,各县区也分别同时举行诵读活动,全市参加的学生达13万人。
教育时评:别拿繁体字折腾中小学生一文由作文大全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作文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作文大全友情提示:请不要直接抄作文用来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
和教育时评:别拿繁体字折腾中小学生相关的作文:
- 高中教育时评:文理分科不利于激发人2014-12-16
- 教育时评:"最牛高三班"没啥可"牛2014-12-09
- 教育时评:语文教师在教中国人撒谎吗2014-08-08
- 教育时评:不能以安全为借口剥夺孩子2014-04-24
- 教育时评:如果邓小平考邓小平理论 得2014-04-24
- 教育时评:有感于艺术生长胖一斤罚202014-04-18
- 教育时评:高标准要求教师恐引发中小2014-03-25
- 教育时评:以“假民办”敛财令教育蒙2014-01-24
- 教育时评:上海“最牛高考班级”的隐2014-01-13
- 教育时评:清华女生退学再高考是无奈2013-12-27
- 教育时评:改高考时间别忘了听取公众2013-12-13
- 教育时评:高考取消奥数保送未必对症2013-11-26
- 教育时评:孩子,你的生命比资料费更重2013-11-26
- 教育时评:高校自主招生别沦为“圈地2013-11-12
- 教育时评:高考生写给“北约”“华约2013-11-12
- 教育时评:高考招生改革不能牺牲穷孩2013-11-12
- 教育时评:自主招生真的能让高考更公2013-10-14
- 教育时评:我们需要建设全国性的“校2013-10-14
- 教育时评:富豪与大学究竟有多大关系2013-10-04
- 教育时评:没有“标准答案”更激发孩2013-09-16
- 教育时评:异地高考提高到实践层面是2013-09-16
- 教育时评:“喝酒不得入党”背后的大2013-08-01
- 教育时评:测“差生”智商非高智商之2012-10-11
- 教育时评:清华大学招生新政惠及农村2012-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