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对小学生爱心培养的研究
2005-7-17 字数:3471收藏此页到都市网摘 一、课题的提出: 爱心是人性中最基础的东西,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博爱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古今中外,大学者无不视爱为社会的灵魂。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讲"王道",都以爱为核心。费尔巴哈要建立的新哲学也是以爱为基础的,他说:"新哲学建立在爱的真理上,感觉的真理上。在爱中,在一般感觉中--人人都承认新哲学的真理","爱是存在的标准--真理和现实的标准,客观上如此,主观上也是如此。没有爱,也就没有真理"。 然而,现今的孩子却普遍缺乏爱心: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不懂得对别人付出一点点爱;父亲千里迢迢送钱到学校给在高校就读的儿子时,儿子却因父亲穿着破旧,居然在同学面前介绍说:"他不是我爹,他是我老乡。"刘海洋用硫酸伤熊的事例也早已闹得沸沸扬扬。任性、乱发脾气、不知体贴大人、对父母长辈指来挥去等现象更是数不胜数,特别是在小学生中尤为明显。 爱心是人类所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基本素质。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爱心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师长,也是学生心中的权威形象之一。班主任的教育、言行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班主任被喻为是孩子的"第二任母亲"。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心培养,将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学生的一生。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特提出本课题,希望从班主任工作入手,寻求一种培养学生爱心的科学、合理、高效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学生人格的进一步完善。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综述: 小学生爱心的培养已经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开始有不少人对此课题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不少可善的成绩。有从家庭教育入手进行研究,如:在学校建立"家长园地"、"家长学校"等,沟通家校联系,指导家长家教知识,促进家校共育等;有从美育入手,进行美育与爱心培养结合的研究;有通过培养诚孝来培养学生的爱心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他还从"怎样教孩子懂得奉献的思想、教会孩子善于理解人的悲痛、教会孩子热爱自己的父母、培养尊敬爷爷奶奶的情感、培养良心感、培养善意感、自觉地去追求善良"等方面去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由此可见,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对孩子爱的教育,也为后人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把"具有同情心和对一切生命或事物的爱"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以上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和理论基础,我们将在此基础上,从班主任工作的角度出发,对小学生的爱心培养进行探索与研究。 三、课题研究内容: 据儿童学家研究,孩子天生就具备爱心,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婴儿一岁前就有对别人的情感反应,如果旁边有孩子哭,他会随之一起哭;一两岁时,孩子看到别人哭,就会拿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安慰,这表明他已能清楚地分辨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并有了试图减轻别人痛苦的本能,但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到了五六岁时,孩子开始进入认知反应阶段,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去安慰正在哭泣的同伴,什么时候该让他独处。这些都是孩子爱心的自然表现。而当孩子上学之后,他们的爱心却越来越缺乏。 基于以上的一些认识,我们认为,要想培养小学生的爱心,首先要找出造成孩子爱心缺乏的原因,再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有效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 模仿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手段之一。小学阶段的孩子,模仿力特别强,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中,对智育的重视大大超过德育,德育工作中存在着问题。因此,从以下几方面深入调查造成学生缺乏爱心的原因。 1、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指家庭和学校以外的一些关系,如朋友、邻居、非正式团体及各种社会活动场所。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屡见不鲜。 (1)社会风气和文化生活形式的调查 (2)社会交往类型的调查 2、家庭方面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家庭的环境、家庭教育的方式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将直接影响着孩子品德的好坏。 (1)家长因素 ① 家长的教育观念 ② 家长的教育方法 无暇顾及型、棍棒型、"团团转"型、放纵型、朋友型 ③ 家长的品德行为 ④ 家长的文化程度 (2)家庭的风气 ① 家成员的关系 ② 家庭的环境 (3)家庭结构 ① 特殊家庭(离异家庭、单亲家庭) ② 独生子女家庭 (4)家庭的经济状况 3、学校方面 学校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校风、班风、教师行为、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上等。 (1)校风、班风 (2)学校内的人际关系 ① 师生关系 ② 同学关系 (3)学校教育观念 (4)教师的行为 (5)教育方法 4、学生自身因素 (1)辨别是非能力 (2)性格特征的差异 (二)培养措施研究 1、加强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密切合作。 社会教育是学校德育的补充和延伸,是形成德育合力的必须重视的重要力量。 (1)学校要主动争取社会教育力量的支持,如公安机关、企业;村委会、敬老院;影剧院、书店等。 (2)组织学生接触实际、外出参观,让学生了解劳动人民、热爱劳动人民。利用春游、秋游组织学生参观,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聘请校外有关人士到学校作报告,丰富学校与社会教育内容。 2、加强学校家庭的合力教育。 (1)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家访、校访、电话联系、家长会)主动与家长联系。 (2)加强对家长的指导。 (3)加强对班主任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由于家长形形色色,性格各异,因此,提高班主任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① 要求班主任摆正自己的地位,不凌驾于学生和家长上。 ② 引导班主任学会与家长交往的技巧。 ③ 让班主任帮助某些家长改进教育方法。 (4)为家长分忧解难。 3、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1)转化教育观念,全面落实德育 (2)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 (3)营造和谐、民主、团结、融洽的人际关系 (4)改变教育方法 (5)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4、健全学生的心理特征,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研究方法和目标 1、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追踪 2、预期目标 通过一年的探索与研究,得出一些有利于班主任在工作中培养学生爱心的具体的教育措施。 普遍提高本校学生的爱心,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校园大家庭。 五、研究对象和时间 研究对象:本校全体学生 研究时间:一学年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02.10--2002.12 ㈠ 选题申报,撰写实验方案 ㈡ 当前情况调查,收集数据 ㈢ 整理调查数据,分析成因 第二阶段:2003.1--2003.7 ㈠ 确定典型研究对象 ㈡ 设计教育措施,制定实施计划,开始具体实施 ㈢ 小结阶段性成果 ㈣ 调整研究方向 第三阶段:2003.8--2003.10 ㈠ 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爱心 ㈡ 整理研究材料,各成员完成工作报告 ㈢ 构思主体报告 第四阶段: ㈠ 撰写修改,结题报告 ㈡ 提交成果 七、课题成员及分工情况: 组 长:林 红负责课题全面工作,撰写课题报告; 副组长:卢丽丹负责课题理论研究、实验设计; 成 员:梁娇辉负责课题理论研究、实验设计; 成 员:张彩云负责学生数据收集、分析。 八、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卢丽丹老师参加过温岭市课题《影响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的研究,积累了一些课题研究、学生管理方面的知识,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林红、张彩云、梁娇辉三位是教学经验丰富且富有爱心、耐心、恒心的教师,均有多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他们将为本课题研究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障。
班主任工作中对小学生爱心培养的研究一文由作文大全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作文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作文大全友情提示:请不要直接抄作文用来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
和班主任工作中对小学生爱心培养的研究相关的作文:
- 培养学生写字兴趣2014-12-19
- 激发兴趣还是限制想像力 快速作文法2014-10-31
- 窗 口2014-10-26
- 文字--画面--表达语文科研课题研究2014-10-20
- 永恒的记忆永久的思念2014-10-14
- 《与音乐对话》作文教学设计2014-06-27
- 学生喜欢的课——作文活动课2014-06-24
- 小学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学模式研2014-06-24
- 怎样作文才快乐2014-06-24
-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2014-06-18
- 文章教法之剖析(之四)2014-06-18
- 文章教法之剖析(之三)2014-06-14
- 文章教法之剖析(之二)2014-06-14
- 文章教法之剖析(之一)2014-06-14
- 论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014-06-10
- 论快速作文的准备2014-06-10
- 乐教与乐学2014-06-10
- 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谈作文的台阶训2014-06-06
- 激发兴趣全面提高——中学作文训练模2014-06-06
- 激发兴趣拓开思路——浅谈小学作文教2014-06-06
- 激发写作情感提高表达欲望2014-05-30
- 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十法2014-05-30
- 话题作文教学实践浅谈2014-05-30
- 观察、积累与运用——— 话题作文训2014-05-26
- 上一篇:探寻汉字之美──《遨游汉字王国》单元解读
- 下一篇:指导学生自由习作作文教改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