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榜样不可能是身边的朋友,在一个强调个性发展的社会里,孩子不希望和身边的朋友一样,家长更不能把自己认同的偶像强加给孩子。对于自己孩子身边的一个同龄人,家长不可能比孩子更了解他/她,家长往往只能看到一个片面的景象,用他人的长处来打压自己孩子的短处。况且,自己孩子往往只是稍微差一点点,怎么可能样样都比别人好呢?家长对于别人孩子的了解,充其量也就是盲人摸象,别人孩子的某一优点,不代表他的全部,更不代表他的将来。
其实每个孩子在生活中都会自然地接受一个偶像,或心目中的英雄,家长不要武断地评判孩子的偶像,更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来衡量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家长应该做的是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孩子一起探讨为什么接受这个人作为偶像。偶像虽然是具体的人,但是我们学习的并不一定是这个人所做的某一件具体的事,更不是别人会做什么而你不会。偶像的意义在于一种积极的精神,一种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比如有的孩子以成龙为榜样和偶像。我们当然不能逼着孩子去学武术,也没有必要拿出成龙的负面消息来否定这个偶像。我们鼓励孩子学习的是成龙一步步取得成功的进取奋斗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意志,成龙投身慈善事业的行为等等。
当然,对于孩子身边的朋友,如果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家长应该用正面鼓励的方法说:“你看连小强都能做到,你也一定能做到!”
相反,盲目的比较,偏激的语言,全然不顾孩子的自尊心,不分场合、对象;为比较而抱怨、指责、批评、挖苦,则会让孩子厌烦,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导致事与愿违。
总之,给孩子树立榜样不等同于和同龄的朋友比较,更不能以牺牲孩子的自尊心来满足家长好攀比的虚荣心。
正像我前面说到的,如果我们给孩子一个公平的讨论空间,那么当家长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的时候,孩子也会同样把自己的父母和别人的父母比较,谁又能说服谁?作为家长,我们怎么不也主动地和其他家长比比呢?我们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比他们多吗?我们比人家更了解自己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吗?我们比别人更用心研究过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吗?一句话,我们是比别人更出色的家长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如果不喜欢孩子把我们和别的家长比,那我们也不要武断地拿别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这好比我们不喜欢自己的妻子拿别人的丈夫和自己比,自己的丈夫拿别人的妻子和自己比一样。生活中一切积极正面的形象是有目共睹的,每个人只要努力了,和自己比有了进步就应该得到鼓励,而不是老是被自己最亲近的人嘲讽挖苦。
其实,要说榜样,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有力,最具体,最重要的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孩子们可以以家长为前进的榜样,同样也可以用作懒散的借口。
你让孩子改正坏习惯,那你自己有没有勇气戒烟戒酒?
你让孩子听话尊重大人,你们夫妻之间是否和睦相处,相互尊重?
你让孩子努力学习,少上网,你自己是不是老是坐在电视机前?或沉迷于电脑游戏?
你责备孩子不和你说话,一起做事,你是不是注意花时间和家里人一起活动,游戏,吃饭?
你责备孩子的成绩不好,你是不是经常检查孩子的作业?辅导他们的功课?与学校老师联系交流?
……
所以,家长在把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之前,先自己和其他家长比比,再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用在自己身上,如果还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请用正面鼓励的语言,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给孩子提供帮助,和孩子一起努力朝积极的目标前进。
具体参照标准如下:
妻子对丈夫:听说老王家买新车了,我看我们家其实也行!这样吧,你是不是把烟酒戒了,我也少买些名牌时装,我们再一起努力多挣些钱,明年我们也会有一辆新车的!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