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频道

你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了吗?

  • 日期:2011-12-13 09:17
  • 来源: 好学生
  • 浏览:
  • 字体:[ ]

  中国家长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喜欢拿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然后责备自己的孩子“不用功”、“不聪明”、“不懂事”、“不听话”、不……

  “你看看人家小强,数学又考100分,你为什么就差2、3分呢?人家能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

  “你看看人家小刚,放学后就做作业,你就知道玩,马上要考大学了,这么不用功,真没出息!”

  “你看看人家小伟,年年三好学生,这次被保送上清华了,你能考上普通大学就不错了,真笨!”

  你看看……

  这些话我们都常常听到的,也许就发生在你我的家里。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可是我们很少反思这种做法的效果如何,更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一下这种指责所产生的心理反应。

  当然,对于家长来说,这种简单的批评、抱怨、打击、挖苦是既简单又解气——把责任一股脑的推给孩子,而不是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和孩子一起分析自己所指责的是不是就一定是严重的问题,如果是,原因又在哪儿?如何解决,作为家长又如何配合孩子改正缺点。

  让我们转换一下角色,从孩子的角度体会一下被比较之后的感受。

  “你看看人家……”

  “人家是人家,小强有什么了不起的!作文写得真臭!人家爸爸是数学教授,你懂数学吗?! 这卷子给你考,你说不定不及格呢!整天唠唠叨叨,烦死了!再说,你就知道把我和别人比,你自己也比比看:小刚的爸爸都是局长了,你才混个科长,小伟家买新车了,看看人家的大房子,咱家?我都不好意思让朋友来玩!……”

  当然,这些心里话孩子是不会也不敢说出口的,不过既然你武断地拿孩子和人家比,孩子也自然会把你和别人的父母比。所以这比来比去还真没有多大意义。

  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必要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和追求的目标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榜样必须让孩子自己主动接受,不是由家长强行灌输,树立榜样是为了让孩子增强信心,让孩子明白“我也行!”,而不是老是暴露孩子的缺点,打击其自尊,从而看不到希望,甚至破罐子破摔。

  在许多西方人家庭中,父母不会刻意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也从不会说,你看吉米已经会什么什么了,而你怎么还不努力之类的话。西方文化强调个体的差异,承认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更注意发掘个人身上的优点——“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星,各自用不同的方式放射出光芒”——这是我女儿从幼儿园开始就懂得的道理。作为家长,要比较的是孩子的现在和过去,只要今天比昨天有了进步就应该鼓励。

  西方的学校教育也十分强调榜样——role model——所不同的是,在树立榜样的同时,更注重自身的identity, 即个人的个性和特长。榜样应该是一个社会上大多数人公认的并作出一定成就的人,也是在孩子日常生活中自己认同并能切实影响他们一言一行的人物,不是一个半虚构的早已不存在的人物。另外,孩子从榜样身上学习的,其实首先是如何拒绝丑陋、罪恶的行为(如酗酒吸毒等),其次才是如何朝积极向上的方向努力,培养优秀的品质(如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社会价值观及道德感),而考试成绩好,听话,会弹钢琴,用功……这些至少在孩子眼里都不是公认的有积极意义的品质。这种做法是和西方教育理念一致的:首先保证孩子不走歪门邪道,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具体怎么走,由每个孩子自己把握——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方式方法,不可强行用一个人的行为来树立“典型”。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