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频道

假期来临家长别忘给孩子“补”爱心(2)

  • 日期:2011-12-13 09:17
  • 来源: 好学生
  • 浏览:
  • 字体:[ ]

  要让孩子拥有善良的根本, 家长除了渲染好家庭环境外,还要给孩子多创设关爱他人的机会。

  饲养动植物--让孩子也当回小大人

  对于婴幼儿来说,养小动物是最能让孩子有爱心的方法。这需要孩子也当回大人,在生活上细心照顾这些“小宝贝”,他们会陪小动物玩耍、聊天,生病时也跟会着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爱心。

  家里可以饲养一两种安全性较高的小动物:如金鱼、小乌龟等,让孩子自己喂食;如果发现孩子对小动物没有爱心,父母就应以同情心的方式来开导他。

  还可以选择较容易生长的吊兰等植物,让孩子自己浇水、施肥等,天气好时拿到阳台晒太阳,看着花草一天天成长,多数孩子都会喜欢的。

  不想吃也别扔--让孩子明白赚钱不易

  家长陪孩子外出玩耍时,经常会给孩子买些吃的。碰到不喜欢的食物(比如饼干、面包等),孩子咬了几口就想扔掉,家长看到了,别习以为常,算算了事,而是要让孩子明白爱惜财物是一种美德。

  你可以柔声地制止孩子的行为,然后跟他说:“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你这么浪费把它丢掉,我们会很难过的。”在合适的时候,找一些图片报道让孩子看,告诉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有许多小朋友生活很苦,没东西吃,而你有吃却不吃,实在太浪费了。”

  丰富孩子的感官--埋下爱的种子

  让孩子学会“感同身受”,是培养孩子爱心的另一种能力。让他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如当别人有疾苦时,让孩子回忆自己过去生病和疼痛经验、体谅别人的痛苦,为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正如儿童教育专家所说:“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从小给予孩子同情心和怜悯的情感,培植善良和仁爱。

  家长可以让孩子去各种设施参观访问。像养老院、福利设施以及美术展、科学展或电影展,并在每一次活动后,客观地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从中体会各种感受,使孩子的感官更灵敏,更能对周遭的人、事、物有所感受,由感动中发展成爱的种子。

  点滴做起--给孩子关爱他人的机会

  邻居、老师、小朋友生病,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探望问候;在公共汽车上要让孩子给长辈让座;在楼梯口碰到邻居老奶奶买东西回来,让孩子帮助老奶奶把东西提上楼。

  家长还可以选择一些特殊的日子,如儿童节时,带孩子到孤儿院,分送礼物或卡片给院内小朋友,并和大家一起游戏,一起分享。或常常鼓励孩子把家中旧的图书、不玩的玩具、不能穿的衣服捐给慈善机构或需要帮助的人,培养孩子的爱心。

  报纸、电视新闻报道有人缺钱做手术,生命垂危,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去捐款,献上一份爱心。全国乃至于全世界各地发生严重灾情时,家长可利用这样的机会,引导孩子:“那里的小朋友没屋子住、没饭吃,没衣穿,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可不可以去捐点钱或者衣服、食品呢?”

  让孩子学会关怀他人,更重要的是落实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其实,举手之劳就可以帮助别人,大人别吝啬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一起感受帮助他人所体验到的快乐。

  爱不爱孩子--别由你的心情来决定

  孩子哭闹时,不少家长会忍不住心烦,也许还会没好气地对他说,“这有什么好哭的!”、“不许哭了!”之类的话,等平静下来的时候,往往又十分后悔,怕挫伤了孩子的感情。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忽视,这是很多家长生活中很容易出现的状况。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