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频道

假期来临家长别忘给孩子“补”爱心

  • 日期:2011-12-13 09:17
  • 来源: 好学生
  • 浏览:
  • 字体:[ ]

  “教子做人,首先是培育孩子有一颗仁爱之心,这是形成优良性格的重要方面,但如今,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成了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这些并非与生俱来,许多是源于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在不经意间把孩子的爱心给剥夺了。

  春节长假即将到来,双职工家庭怎样利用这段和孩子相处的宝贵时间,来“补补”孩子的爱心,这可是不可或缺的一课。

  家里包饺子,大家都吃了,孩子看见妈妈还没有回家,就说:“奶奶,妈妈还没回来吃饭,我不吃了给妈妈留着吧。”

  一个三周的小女孩看到外婆坐在沙发上睡着了,身体没有盖东西,她会自己去房间里拿来毛巾被给外婆盖,并和妈妈说:“不要说话,外婆在睡觉。”

  家庭是培育孩子爱心的重要场所,当大人的爱得到孩子的回报,哪怕是多么细微的举动,都来带来巨大的幸福感和暖意。

  妈妈生病了--让孩子也来照料吧

  研究表明,人类最初始的情感和信仰的源头,来自于母爱。对宝宝最早期的情感教育,首先要培养孩子爱妈妈。

  妈妈生病时,爸爸或其他家庭成员要表现出对妈妈的极大关心,耐心细心的照顾,并适当对宝宝说,“宝宝要安静一些,妈妈生病了,需要休息”,当宝宝安静下来,要及时夸奖他,也可以吩咐宝宝给妈妈端茶送水,力所能及地一起来照顾妈妈。经常这样做,宝宝就知道如何关爱妈妈和家人了。

  专家提醒家长,当孩子表示出善意和关怀时,家长千万不要吝惜表扬。表扬会给孩子自觉的动力,会促使孩子逐渐从偶然的爱心举动变成经常的“冲动”,进而形成长久的习惯。

  尊敬长辈--家长先做好爱心榜样

  专家指出,家长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自己首先要做好爱心榜样。比如家中有什么好吃的,父母如果能总是先想到老人,让老人先吃,经常给长辈倒茶、盛饭、夹菜、削水果等;常常给父母买些吃的用的东西、问寒问暖;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送什么礼物给长辈,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长辈的关心和体贴。

  如果孩子经常看到,父母是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人,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尊敬爷爷奶奶,也要成为像爸爸妈妈那样的人。爸爸妈妈每天的行为对于孩子的影响,要比语言大得多,会加深家长对孩子的那些教导。

  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如果父母在家里经常为琐事口角;在与老人的相处中不能相互包容,总是发生争执或者发牢骚;在公共场合,例如买东西、乘公共汽车发生矛盾的时候,与他人缺少理解与友善,都会成为孩子学习的负面例子。

  一家人相亲相爱--孩子也会耳濡目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要使孩子富有爱心,父母必须从自己做起,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小事开始做起,言传身教。

  在婴儿时期,父母要经常爱抚孩子,对孩子微笑,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这是孩子萌生爱心的起点。孩子再大些,家长要对孩子多加关心。说话语气温和,孩子遇到困难时,帮助孩子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等。

  父母之间关系和谐,经常给对方夹夹菜、捶捶背等,出差回来时,给家人带些喜欢的礼物,语言方面不因为是一家人就可以不客气,比如:亲爱的,你辛苦了!需要我来帮你吗?歇会儿吧!别着急,不要紧,谢谢你帮我做的一切!等等。常怀着感恩的心,很容易培养出有爱心的孩子。

  有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女孩看见一只蝴蝶被荆棘弄伤了,她小心翼翼地为它拔掉刺,让它飞向大自然。后来蝴蝶为了报恩化作一位仙女,让她许个愿。小女孩说:“我希望快乐。”于是仙女弯下腰来在她耳边悄悄细语一番,小女孩果真很快乐地度过一生。年老时,邻人问她快乐的秘诀,她笑着说:“仙女告诉我,我周遭的每个人,都需要我的关怀。”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