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频道

入学前的孩子们会担忧什么?(2)

  • 日期:2013-08-16 08:33
  • 来源: 子女教育
  • 浏览:
  • 字体:[ ]


  画面四:书本文具翻得到处都是,还在拼命翻书包,找不到需要的东西;

  害怕起床起晚了上课迟到,上课时间长坐不住,丢三落四,忘记作业,不会整理书包,找不到东西等等,这都是些多么现实的担忧啊!

  面对这一幅幅撞击心灵的生动的画面,聆听完孩子们的介绍后,我更加觉得应该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和心声。有一个孩子甚至画了这样一幅画:几个老师一排坐 着,桌上放了几张Q、J、K的扑克,自己则像是犯了错误那样站在另一边,头低得差不多都可以碰到地面上了。我非常困惑地问他这幅画表达的是什么担心,他伤 感地告诉我:“听说入学的时候要回答老师的问题,我没通过,笨死了,爸爸妈妈的脸都让我丢尽了,唉……”这一声长叹,让我深深为之心痛和震惊:原来在孩子 们幼小的心灵里,竟独自忍受着这么多的担心与困惑!

  通过孩子,透视家长

  究竟是什么给孩子们造成了这么严重的心理担忧呢?经过和孩子们的谈话,我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受身边成人的影响,最主要是来自我们家长的压力。

  来自家长一贯教养方式的影响

  “这些玩具整一整也好去送人了,上了小学要好好读书了,别再想着玩了!”“今天铅笔找不到,明天橡皮找不到,看你以后上学读书了可怎么办?”“每天上 课脑筋也不动,回来问你老师讲了什么都不知道,以后上学作业记不牢做不出,考试考不出,看你怎么办?”“小学生的书包实在太重了,这以后我们家孩子怎么背 得动啊?”“这下要上小学了,没那么自由了,考试要看真功夫了,看你还不听老师的话,每天让老师留校去好了!”“你看小姐姐每天多用功,一回家就自己做作 业,成绩每次都考一百分,你再看看你,每天就知道玩,以后看你考个几分回来!”……这些话,大家在经意或不经意间说到过吗?或者有些是出于关心,有些也未 必是说给自己孩子听的,但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们正是在这样左一句右一句的唠叨和威胁中,慢慢给自己制造了压力。

  来自家长日常语言的影响

  有些家长突然意识到孩子要上小学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便突发性地一下子在各方面都提高了要求,让孩子猛然间感觉到巨大的压力,生活处 处受约束受打击。还有不少家长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学前辅导班,拼音、计算、英语等等,不管孩子喜不喜欢,能否接受,一律先提前教育,结果,违背了孩子的 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不仅没兴趣而且学起来吃力,备尝挫败感,再加上家长的指责和唠叨,孩子们便更犯迷糊了:“难道我真的那么笨吗?”学不好不说,还更打 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慢慢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心里对学习的抵触和焦虑自然也就呈现出来。

  来自家长突发行为变化的影响

  现在的孩子,平日在家里都娇宠有加,尤其是在祖辈们的照顾下,疼都来不及,哪儿还让孩子吃得上苦!孩子们养尊处优,先别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但凡跟 “脏”、“累”、“差”、“险”这四个字眼沾边儿的事儿,就甭想靠近孩子。可想而知,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上越来越娇贵,越来越吃不起苦,长期缺乏自我服务锻 炼的机会,当家长一念叨说“小学生活多么艰苦”“小学生还得值日打扫教室”时,孩子们自然就会联想到自己生活自理能力的不足,缺乏劳动常识和经验以及习 惯,能不感到担忧吗?

  可见,家长的言谈举止、教育观念以及教养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孩子对入学的态度、认知和感受。所以,家长们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多和孩子沟通,多和老师 沟通,在入学准备上,以积极、主动、乐观的态度来影响自己的孩子,缓解孩子们对入学的紧张情绪,慢慢激发起对入小学的憧憬与向往,而不是在无奈与担忧中进 行过度的提前准备。即便家长真有那么担忧,也最好藏在自己的心里,把它化解成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和指导孩子,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甚至把焦虑转嫁给孩 子。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