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使“择校大战”成为新的无形战场。择校的烦恼不仅困扰着疲于奔波的家长,更给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关注择校,从中国实际出发,了解他国做法,或许有所裨益。
发达国家同样受到择校困扰
英国儿童从4岁开始接受义务教育,享受全免费的国家福利。表面看来,家长似乎可以高枕无忧,其实不然。为了让孩子能够上一个理想的学校,英国家长也会殚精竭虑为儿女就学奔忙。
英国的学校有公立、教会和私立之分。公立和教会学校面对的是广大工薪阶层,不收取费用。不过,家长们要把孩子送到好一点的学校也要费些力气。
一般情况下,与学校的距离是决定孩子能否进入优秀公立或教会学校的关键因素。于是,一些类似于“教育、教育、还是教育”的广告成为房地产商的卖点。英国萨维尔斯咨询公司的研究发现,靠近优质公立小学和英国164所优质中学的住宅比一般的住宅价格高出10%以上。即便在这次全球经济危机最严峻的时候,“学区房”的抗跌性也比较强。
教会学校招生时要看家长的宗教背景,这就迫使有些家长突然变得“虔诚”起来,在孩子入学的前几年成为教堂里的常客。
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的学校,在填写住址信息时,英国和美国都存在一些作弊的行为。2008年英国地方政府协会进行的调查发现,超过3/4的地方政府认为家长在住址方面撒谎的事件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将靠近优质学校的祖父母的住址填在申请表上,或者在学校附近购买房产,然后再租给别人。还有的家长让孩子冒充某个已经在优质学校上学的孩子的兄弟姐妹,以便在排队时能够靠前一点。甚至有家长为了子女能上好的学校而造假,差点锒铛入狱。为了甄别和杜绝家长提供虚假信息资料事件,英国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也是绞尽脑汁。普尔市政府甚至动用新制定的反恐法规来对涉嫌造假的家庭进行秘密侦查。
美国同样如此。经济条件好的家长会选择在有好学校的学区买房;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长,只好在学校附近租房,以达到同样的目的。不过,这样做属于“打擦边球”,一旦被查出将会受到严厉查处。
在美国南加州,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条件已经成为许多人尤其是向来重视子女教育的亚裔考虑的主要问题。许多人在买房时首先考虑该学区的整体成绩是否拔尖。记者所住的亚凯迪亚学区2008年在全加州综合排名位居第29位,其中亚凯迪亚高中更是一所远近闻名的好学校,吸引了大批亚裔学生。
供求矛盾难以解决
印度很多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学校,提供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高考前的所有教育,能否进入一所好学校的幼儿园,就关系到孩子能否考上好大学。因此,每年11月到12月,大城市的父母和他们三四岁的孩子就开始了一场“幼儿园入学战”。据报道,一些比较好的公立学校,每个入学名额大约有20个小孩竞争。
虽然不少幼儿园参考印度教委建议的百分制,但每个条件打多少分完全由自己决定。有学校规定家庭中有校友或有亲属在读的加30分,家离学校近给40分。由于录取必须得55分,意味着入学的至少需具备上述两个条件之一。有家长抱怨说:“这就像维持一个王朝,将我们这些准备第一次入学的挡在外面。”
一些家长也抱怨,即使进入合格分数线,学校也青睐那些父母毕业于如印度理工、印度管理学院或者中央公务员的精英后代。
印度一些幼儿园的入学费用甚至超过印度最好的大学印度理工大学5万卢比(1美元约合46卢比)的入学费用。一些家庭表示:“孩子出生前我们就开始为其上幼儿园攒钱了,还没入学已经花了6万卢比。”新德里和附近地区好的幼儿学校入学费用大约在7.5万卢比,每个季度还要交1万到3万卢比不等的学费,以及每年上万卢比的交通费和IT费等。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