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是03年10月份的生日。但她不到2岁上幼儿园,至今上到大班,我时常会犹豫,她是否可以上学了呢?如果她心智已经成熟到可以上学的程度,今年孩子少,能上倒是不错的。否则,等到明年再上吧,毕竟她可以相对轻松一些,有更多的时间发展各种兴趣爱好。
春节过后,托人认识了一位海淀某小学的老师,跟她打听了一些海淀小学的情况。当问及我们年龄不够今年能否上她所在的小学时,回答是非常肯定的:“不可能,完全不可能”。之后老师也帮我们想了其它的办法,说一定要今年上的话,可以先上某某小学,那个学校是可以收年龄不够的孩子的,上完一学期再转去某某小学(离我家最近的一所海淀小学)。
我犹豫了再三,决定放弃这个方法。我的想法是:宁可折腾大人,不能折腾孩子。孩子在一年级本来就面临着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某某小学的生源不好,上一学期又要转,我觉得孩子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适应这么多的变化。我不愿意这么做。即便是我一万个想让孩子今年上学,我也不想这么做。更何况我不是一万个想。
之后泡上了学而思的幼升小论坛,了解了很多关于西城和海淀的小学及中学情况对比,决定弃海淀、投西城。原因有二:西城的教育相对海淀来说更加常态;西城的小升初竞争远没有海淀激烈。不多解释了,常泡这个坛子的人都有所了解。
二话没说,户口迁回西城,原因又有二:片内学校还可以;爷爷奶奶住附近,方便接孩子放学照看照看。之所以说这个片内学校还可以,我并没有经过很多的信息收集和了解,但是我有一个便利条件是:LG家一共5个人从这所学校毕业,他的两个姐姐,他,两个姐姐的两个孩子。在这5个人中,按照我对“优秀”的定义,有2个人算是比较优秀的吧,LG和大姐的孩子。大姐的孩子今年中考,两次模拟考试的成绩都在区排名靠前,可以报考四中。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认为大姐的孩子很优秀。
基于对这5个人的了解和跟两个姐姐孩子的沟通,我相信我们片内的学校是一所“常态”的小学,而且优秀的孩子并不会被埋没。这就够了。了解了很多海淀学校的情况,浸泡在择校大潮之中,我更加追求的反而是“常态”。因为我相信将来的孩子仅仅比学习是很难比出高低上下了(都在加码嘛,你加八两,我加一斤的),真正区分孩子的标准会是心理上的健康程度,或者说是情商。而培养一个心智健康的孩子,我相信需要的是常态的环境。
经高人点拨,我和片内小学的片内学校取得了联系。学校默许给我们报名面试的机会,如果孩子达到入学的标准了,能考虑我们;如果孩子不行,我们不想为难学校,更不想勉强孩子。只是这扇门能不能对我们打开而不是紧闭。
面试之前,我也有找到一些题目。看下来,我就挑了几道情商方面的题和孩子随便聊了聊。智商方面的,我也不想做任何准备,是什么样就什么样吧,孩子长了快6年,这一个礼拜能突击出什么呢?让老师看到一个真实的孩子,这才是面试的目的。
我们是第一天第一拨参加面试的,在片内的登记表上,我们还是第一个呢。女儿面试回来说她得了三个A,带她下楼的老师也说她得了三个A,孩子不错,挺灵的。我挺高兴的,不仅因为孩子的面试成绩,更因为孩子自始至终的自信和脸上的微笑。
有几个网上的朋友劝我多跑几个学校,以备不时之需,但我后来也都没去。原因主要是对那几所学校也不是特别的了解,想想就算了吧。我这个人比较传统也比较专一,认准了的事儿,就没二心了。没有选择是一种选择,选择多了也未必就能选出好的。我死了心的就片内了。
但今天得到消息说,片内的小学今年报名人数超多,片内学生的报名几乎就占满了今年的计划招生人数,再算上两倍于片内学生的片外学生报名,我们这个年龄不够的小孩恐怕是没有希望被录取了。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