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择校父母不要当“群众”,就是不要人云亦云,要认真考察、对比而不受别人意志的支配。选择孩子的学校也就是选择孩子的教育,绝对没有比做父母的更关注自己孩子的。应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和选择,不了解客观现实的情况下完全拒绝择校或一门心思只为择名校,我认为都是不妥当的。我觉得这里应该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观念优先。
每个人生活背景、阅历、学历不同,对事物已经形成自己固有的观念。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有自己的观念,在择校前上往往受观念的支配,这也是我从前所说的“择心”问题。观念问题在择校上是第一位的。在充分了解教育、升学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依然坚持观念优先,这是一种理性,值得肯定;在子女教育问题上都不去或不愿意去充分了解、分析,这种观念优先就是一种固执,可能会极大影响孩子的发展。
第二,剥离假象。
现实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有准确的也有捕风捉影的。后者不想多说。即便是准确的信息如果不进行分析,也会有假象,假象容易导致判断的失误。说两个例子,觉得对幼升小、小升初的家长都很重要。
例一:很多家长问我,我也在网上看到很多这样的议论,主要是谈东城、西城、海淀区的小升初推优比例问题。这三个区规定推优的总比例分别是15%、30%、13%(最终的实际结果分别是:12%、23%、8.58%),数据是准确的。有的人说海淀区的小孩小升初被“点招”的机会最大、其次是东城区、最后是西城区,因为推优比例低留给点招的名额就多一些;很多家长还认为西城区是所有的中学都参加推优,30%的比例是虚的,因为很多中学并不被家长认可不是优质中学。如果只看这几个数字,这个结论就没有错,但客观事实到底怎样呢?
我们分析一下。这是幼升小、小升初家长都很想知道的。先说推优比例。
我们先看三个区最顶尖中学之间的比较。
东城区最好的两所中学是二中、五中,它们的初中2009年共招收了250人,东城区今年小升初人数5051人,占的比例是4.95%;
西城区最好的中学四中、八中、实验中学、师大二附(三帆)、13分小升初一共招收了760人,占西城区2009年全部小升初6874人的11.06%;
海淀区最好的中学人大附、清华附、北大附、首师附、101中、101初中部、八一中学一共招收小升初学生570人,占海淀区2009年小升初总人数14000人的4.07%,看完这个数字大家觉得就顶尖中学推优而言那个机会更大呢?再放大些,来看看这三个区的推优情况:
东城区全部参加推优的2中、5中、东直门、171、景山、166、55中2009年实际推优总人数占全部升学人数的12%;
西城区公认的优质中学4中、8中、实验、三帆、13分、161、13、35、铁二、156中共推优1200人,占西城区6874人中的17.46%;
海淀区参加推优的人大附、清华附、北大附、首师附、101、101初中、八一、理工附、中关村、交大附等共推优1202人,占总人数14000人的8.58%。从以上数字大家就可以非常明白看出,西城区仅在北京市最知名的5所中学推优的人数占的比例就与东城区全部推优人数占的比例相当,而比海淀区全部推优人数所占的比例还高2.48%。那么,这三个区其他小升初方式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东、西、海大派位人数比例分别是约44%、33%、40%;教师子弟、直升、共建、双拥、寄宿等升学的比例东、西、海分别约为10%、10%、15%。上面我们已经知道东、西、海特长生的招生比例分别是:10%、11.48%、13.68%,由此我们就推算出了东城、西城、海淀区“点招”的人数比例分别是:、24%、22.52%、22.74%。从这些数据对比中大家应该很清楚,在充分占有资料中还要在整体上作全面的分析才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