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班主任都提到了给家长写信这一举动,把孩子们的一周之内的表现、一个月内的教学任务、孩子的进步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等写成一封短信,给家长们看。有了校讯通之后,也会每天向家长反映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所以指导孩子收心不仅仅是学校和班主任的事情,家长们也要利用老师反馈的信息关注自己的孩子。
让孩子爱去学校试试这几招
记者在随机调查了几位本报小记者,每当问到:“快开学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即使假期玩得非常开心,可对开学他们都是迫不及待,态度非常积极。“嗯!好啦!”一个个信心十足。除了他们迫切想见到自己在学校的好朋友外,还有很多因素,这其中,就有不少家长们苦心安排的小花招。
分享旅游见闻——现在很多家长一到孩子放假,就要带孩子出去旅游以增广见闻。旅游结束了,家长们就会旁敲侧击提升孩子们对旅游的兴趣,比如建议孩子们把自己的经历写成稿子给报刊投稿啦、给自己做一个小小的旅游画册啦等。关键一点是,孩子们更希望能到学校去和别的孩子交换假期心得,这就极大地刺激了他们想上学的心。
预防针法——在开学前,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去买新文具,这就是营造要开学的氛围,从侧面提醒孩子该上学了。从买文具上也可以提升孩子对学习等各方面的兴趣。比如让孩子自己列单子可以培养他做事有条理的习惯,好看的符合孩子喜好的文具也能刺激孩子上学的兴趣。更有的家长会和孩子一起做手工,制作很多漂亮的小本子,分门别类的,摘抄本、周记本等,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类比法——“儿子,妈妈这几天假期玩得太高兴了,不想去上班了。你说妈妈怎么才能把心收回来呢? ”家长一旦这样说,孩子们往往会用他们不太成熟的经验给家长鞭策和指导,这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努力克服自己的毛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学会收心的办法。
超前法——家长可以指导孩子预习一下开学几周的学习内容,但一定不要逼迫,而是从兴趣开始。当他们在第一节课时发现自己因为预习而对课文游刃有余的时候,就会很高兴,那么爱去上学也就理所当然了。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