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频道

开学在即 家长如何让暑假“夜猫子”生物钟调整好?

  • 日期:2013-01-12 10:29
  • 来源: 快乐学习
  • 浏览:
  • 字体:[ ]

  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放假就意味着解放、自由,意味着随心所欲,意味着黑白颠倒——— 特别是大学生们,暑期都成了夜猫子。“夜猫子”当道,家长忧心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孩子大了,想管却收效甚微。下面的大一学生家长李女士的讲述,反映了不少家长的心声。

  如何看待大学生暑期夜猫子现象?该怎样反思自己的暑期生活?相信厦门集美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李绍平的观点能给大家不少启发。

  讲述 儿子的一天从中午开始

  李女士(大一学生家长)

  暑期接近尾声了,再过10天,儿子就要返校进入大二的学习生活了。经过一个学年的锻炼,儿子各方面的自理能力都有了进步,但让我心烦不已的是,每次放假回到家里,儿子就成了夜猫子,我担心这样的坏习惯影响了孩子的健康。

  这个暑期,儿子上大学的同学当中,有人去学车,有人去打工,有人去实习,有人去旅游,有人宅在家里,而儿子就是这样的“宅一族”。虽然我也建议儿子像其他同学一样,不妨做做暑期工,不管是去超市还是咖啡馆或是麦当劳等地,都可以实践、锻炼,多接触一些社会。但儿子兴头不足,并说有些同学去了几天便逃之夭夭了。言下之意是与其如此,倒不如不折腾。儿子大热天不愿出门我们也无法强求。

  宅在家里的儿子大部分时间打游戏,上人人,逛豆瓣,玩微博。每天上网、睡觉,日夜颠倒。儿子有时凌晨两三点才睡觉,这还算是比较早的,有时,若有球赛什么的,他要耗到凌晨四五点。儿子这个暑期没吃过一顿早餐,他的每一天都是从中午开始的。偶尔,儿子也会出门和同学聚会,打打球,KK歌,吃吃饭。

  多唠叨儿子几句,他便会说放假回家就是用来放松的,喜欢按自己的方式过,太早了也睡不着,况且同学、朋友都是晚睡晚起,如果白天上网,QQ、人人上根本都找不到人。儿子还说晚上做事情效率更高。

  刚放假那些天,我睡下后又会忍不住起床,看看儿子有没有休息,并让他早点睡觉,但折腾几夜后发现自己不仅成了 “熊猫眼”,而且次日上班头晕眼花的,也只好安慰自己:孩子大了,任其自然吧。

  和身边几个同龄的朋友聊起,孩子们似乎都这样。在学校里至少还有断网断电的限制,而假期生活越发没有了约束,很多孩子都在上演 “变形记”。宅在家里的熬夜,出外聚会的通宵,自控力都差了。已经成年的孩子也大多数听不进父母的唠叨,而对于大学生活,孩子们似乎也显得很迷茫。

  很快就要开学了,这几天我担心儿子这样下去到开学了会不适应,儿子却安慰我说到时候“时差”自然就会倒回来了。但是,面对一整个暑期都做 “夜猫子”的孩子,怎么也无法让我这个做妈妈的轻松起来了。

  点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

  李绍平(集美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通过以往我们对大学生暑假生活的了解,现在大学生相关暑假生活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参加社会实践兼职打工。二是埋头苦学,参加各类培训班。三是出行旅游度假观光。四是“宅男宅女”一族。对于这第四类的宅男宅女一族,大学生暑期便产生了所谓的“夜猫子”当道,也可以说成为了一种常态。究其原因:

  首先,这与在大学校园松散式的管理有关。从高中到大学,可以说整个学习生活环境的反差很大。高中三年尤其是高三的学习生活是紧张的、沉重的,而大一的学习生活相对轻松。大学生暑期无需补课,无需充电,再加上可能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很多学生甚至不了解下一个学期有什么具体的课程,也就无从为下学期的学习生活做准备。

  其次,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让 “就业难”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不得不提前面对的问题。压力之下,其实大学生的暑假也变得不再轻松。但现在的大学教育模式,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门指导,这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阶段大学生的迷茫,而暑期“夜猫子”的横行,便是“迷茫”的大学生群体的集中表现。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