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保龄球效应——多褒少贬
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到了7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扬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咋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只。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保龄球效应告诉我们,赞赏和批评其收效有多么大的差异。其实,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赞赏,是每一个人的正常心理需要。而面对指责时,不自觉的为自己辩护,也是正常的心理防卫机制。
美国钢铁大王安祖·卡耐基选拔的第一任总裁查尔斯·史考伯说,“再也没有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我赞成鼓励别人工作。因此我急于称赞,而讨厌挑错。如果我喜欢什么的话,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这就是史考伯做法。心理学家研究证明,积极鼓励和消极鼓励之间具有不对称性。受过处罚的人不会简单地减少做坏事的心思,充其量,不过是学会了如何逃避处罚而已。所以,德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好赞赏的技巧,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被球击倒的那7只瓶”上,而不是忘不了“没击倒的那3只”。比如,有的学生做错了事,向教师坦白承认错误,教师不必再为学生的错误而责罚学生;而应看到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愿意听取教师意见来改正错误的一面,对学生的举动表示赞赏;当一个学生第一天迟到30分钟。第二天,又迟到了28分钟时,老师如果因为他的迟到比昨天少2分钟而肯定他的进步,相信微不足道的2分钟一定会促进学生的转变,第三天他必然不会让老师失望。只要换一个角度,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诚于嘉许,宽于称道”,德育就会收到神奇的效力。
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变堵为疏
对爱情展开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就是确认了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的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心理学上,借名于莎士比亚悲剧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称这种现象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生活中常常发现这种现象: 如果人们的选择是自愿的,人们会倾向于增加对所选择对象的喜欢程度。而当选择是强迫的时候,人们会降低对所选择对象的好感。因此,当强迫人们做出某种选择时,人们对这种选择会产生高度的心理抗拒,而这种心态会促使人们做出相反的选择,并实际上增加对自己所选择的对象的喜欢。比如,一个小孩子把手停在一张画上,他的妈妈大声喊到:千万不要把画撕坏了!结果,妈妈话音刚落,画便应声而坏。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