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比较复杂,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只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可以避免消极的逆反情绪的形成,使其向积极方向转变。笔者认为具体要注重以下几个策略:
1、明之以理
“明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首先要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将理论上的灌输、思想上的引导和行为上的严格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准突破口,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当前,受社会上负面思潮的影响,少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应该用民主、讨论、批评、说服教育的方法,开展积极的思想疏导。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真正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从而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2、融之以情
情深方能意切,感人在于真情。同样的道理,不同的教师去讲,学生接受的程度就不一样,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能否与学生建立感情,赢得学生的信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的感情越深,学生的逆反心理就越小。教师要以关心、理解、尊重、体贴学生作为进行思想教育的感情基础,做到说理与关心相结合、教育与服务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心换心,在关心和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寻找思想教育的“共鸣点”,不断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3、导之以行
教师要教育、影响学生,必须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要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样子给学生看。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要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干扰,不因为学生家长的社会地位悬殊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每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教育的说服力,有效地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4、适之以度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