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早恋”(2)

  • 日期:2011-10-07 09:51
  • 来源: 会员投稿
  • 浏览:
  • 字体:[ ]

    三、尊重情感,正面疏导。

    情感生活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情感发展是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中学生长到十三四岁,他们的情感生活就会增加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对异性的好感和与之交往的愿望。

    对中学生情感生活的不尊重将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首先,确实把孩子的情感压抑下去了,孩子们终于接受了情感生活不是高尚的和重要的,只有学习知识、考大学、出人头地才是重要的等等说教。这样的孩子只能是一个精神残缺和人格畸形的人。其次,孩子们会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唤起强烈的反抗意识,坚定地捍卫自己的情感权利,与某个具体的飘飘忽忽的情感迅速确定化,并且明显地与性生活和婚姻联系在一起。

在发现学生有“早恋”迹象,或经过认真观察确认学生是在“早恋”时,班主任一般不要急于去处理,而先要冷静地进行一番分析,根据该生的性格特点,考虑教育帮助的方案,避开众人,个别施教,尊重学生的隐私,严格保守秘密。可以个别谈心,也可能在符合学生本人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日记、书信等说“悄悄话”。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是必要的,目的在于说服家长教育孩子时不斥责、不辱骂,使家长和孩子之间心地相融,信任谅解,和学校教育取得密切的配合。

   四、早期性教育比理解尊重更重要

    随着“早恋现象”的更为普遍,“性”的问题也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有关数据显示:自1998年以来,某医院接受中期引产手术的女性中,一半左右未婚,其中20岁以下女孩子达14%。该院最近的一次粗略统计表明,做大月份引产的女性中,50%为18岁以下的少女,大有“超英赶美”之势。同时,社会上青少年的性犯罪比例也日趋上升。

    正如周孝正教授所说:我国的社会处于“性禁锢”和“性放纵”两个极端,教育界是“性禁锢”,而社会上很多地方是“性放纵”。孩子们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学校里,家庭中,性教育的表面化与成人的闪烁其辞,让孩子们的性知识单纯得愚蠢;社会上,网络、媒体的不健康的性宣传,又给孩子们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与伤害。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方式,真难为了这些孩子们。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