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充当“金子”的“光源”

  • 日期:2011-10-06 09:44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曾经在一份杂志上看到过这个一个故事:一位母亲在和自己上初一的儿子聊天时,偶然讲到“是金子在哪儿都能发光”的道理。不料,儿子却就此发表了自己的新论——“不对,在没有光亮的环境里,金子就不能发光。金子只是一种贵重的金属,本身并不会发光,是阳光或灯光照在它身上,它才能反射光。”

    这个故事给我触动颇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也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可是我们常常是用这句话来激励学生不灰心,不气馁,面对失败要继续奋斗,却没想到这个初一孩子的新见解,恰恰是从另一方面诠释了这句话的更深内涵:每个孩子都是“金子”,可“金子”本身是不发光的,而伴随孩子成长的我们,应如何在孩子的人生路上,充当孩子的“光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发出耀眼的生命之光呢?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但其实这只是个理想,十指有长有短,你能要求教育创造出十指并长的奇迹吗?如果只是片面的追求全面发展,那么,北大校园就不会出现朱自清的背影;盖茨、霍金一类的人杰也只能灰溜溜地顾影自怜了。什么叫人才?人才应该指的是有用之才。所以教育中要学会关注学生的个性潜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而这闪光点则倍需光的照耀,如果学生身上存在某种进步因素,但周围环境是“没有光亮”,即没有教师的慧眼识别和真情培育,那么,那些进步因素不仅不会发扬光大,相反,会因得不到赏识而消失。

    为什么在老师、家长眼中有“差生”呢?这些学生生来就差吗?回答无疑是否定的。用这些所谓“差生”自已的话说,是因为他们生活在没有光亮的世界里。当然,没有光亮,金子怎能闪光?

    一、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让所有的光亮聚焦。五年前,我由初中部调入高中部教学,并担任重点班班主任,这时班里插入了一名留级生,了解得知,他以前的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评价是学习和表现都差,我当时十分担心如果没办法改变他怎么办,但在接受他不久,我就发现了他的文学底子不错,作文写得好,于是我让他在班上办了一份班刊,他非常乐意的接受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组织写稿、选稿、刻蜡纸、用油墨机自己手印,忙得不亦乐乎,第一期印出后得到了同学们的齐声赞扬,有同学问我,他这么厉害干嘛要留级呀,我把这句话转告了他。他非常高兴,工作热情更高了,第二期、第三期……,随着班刊期数的增多,他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在工作中他感到了老师、同学们目光的聚焦,在赞赏的目光中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信,他的学习成绩也因此直线上升,连他最怕的数学也在班上位于前列,半期考成绩跃入班级前十名。后来的高中三年成绩一直不曾落下来,在2002年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福建师大新闻系。正是这份班刊为他提供了飞翔的舞台,老师和同学肯定和认同的的目光使得这粒尘封的“金子”熠熠闪光。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