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后进生”,我们应具体分析影响他们的各种因素,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如对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而不求上进,学习上害怕吃苦的学生,教师首先应争取家庭的配合,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任何人想成就一番事业都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也是如此,非下苦功不可;其次可以组织他们学习中外名人(如华罗庚、爱迪生等)发愤苦读的故事,让他们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上对他们要多督促、检查、鼓励,这样的学生一般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和号召力,可以让他们负责班上某一方面的工作,使他们看到同学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需要说明的是要做好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信任感很重要,因为这类学生大多逆反心理较重,否则很难奏效。同时表明教师的立场:他们一定能赶上,只要肯学习。
智力因素造成的“后进生”,自卑感强,常常过低评价自己,从而导致他们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动手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如何让他们抬起头来?教师应首先让他们树立信心,可以通过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完成一些难度不大的练习,使他们感到只要努力,同样也能学好,增强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这类学生要特别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当然,循序渐进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坡度,在进度上先慢后快,在内容上先易后难,在方法上先“机械”后灵活。
“反复”,可以说是教育“后进生”过程中一种主要特点。没有“反复”,只进行一次教育,就使“后进生”转变,从而一劳永逸,这样的事几乎是不存在的。为什么会出现“反复”?因为“后进生”有别于一般学生:认识模糊,情绪波动,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和自制力。这决定了转变工作的复杂性,老师要不厌弃、不气馁耐心地进行思想教育,同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鉴此,对待“后进生”的“反复”要注意三点:
1、关注动态,发现进步及时鼓励。“后进生”在取得一点进步后,往往也想“立地成佛”,跨入先进的行列,努力表现自己的新姿态,老师发现了“后进生”的哪怕是少许的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诱导他们在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2、帮助“后进生”增强抗诱惑能力。“后进生”之所以后进,除了自己不思进取之外,他(她)还有个被落后意识笼罩的小圈圈。一旦冲出了小圈圈,迈上了上进的台阶,他(她)那些哥们就会采用拉拢、威胁、恫吓的手段,逼他就范。因此,帮助“后进生”提高思想意识,增强抗诱惑的能力,就可以减少“后进生”的反复次数,加快进步的步伐。
3、开展“一帮一”的活动。鼓励先进学生与“后进生”交朋友,带动其共同进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间由于年龄相仿,思想感情接近,容易沟通,在“一帮一”活动中,发挥先进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后进生”,也是抑制其“反复”行之有效的方法。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