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任教师也要具备班主任的“心”

  • 日期:2011-09-02 08:25
  • 来源: 中学生
  • 浏览:
  • 字体:[ ]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和科任教师工作中,我体会到非班主任教师也应该具备班主任的心理素质和责任意识。这种认识体会最早来自于我刚刚走上讲台的一次经历。

那是我当教师的第一年,担任初一年级四个班的历史老师。一天上课时,有一位学生老是在下面讲话,我多次批评他,他也不予理睬。当时的我束手无策,放下所有的学生就去办公室找到他们的班主任。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位班主任脸色很难看,极不情愿地,而且嘴里说着很不好听的话。虽然最终解决了事情,但我却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班主任觉得我无能,学生也会看不起我。所以,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要像那些有经验的班主任一样,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依靠自己。 

首先,任课教师要主动具备班主任的心理素质和责任意识 

教书为本,但育人更为重要。一堂课的45分钟之内,教师教学技能的挥洒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是教师真正行使教育职责的终结。在这短短的45分钟之内,教师有无发现学生在知识学习之外的某些迹象?在这45分钟之外,教师对学生又有何了解?发现和了解之后,又有何主动的有针对性的行为?主动的有针对性的行为是否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然而现实的教学中,有不少非班主任教师,确实只顾自己课堂的45分钟,从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角度来说,他们无愧于自己的良心。但是,从育人角度来看,他们又没有教育上的真正完美的收获——这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可以说,每送走一届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永别”。教授学生的过程中,没有学生的问好;把学生送走后,也再不会有学生回头的问候。这样的教学,不能不说是失败的教育。

其次,非班主任教师要善于“越俎代庖”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