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记忆 > 记忆方法 > 正文

联想记忆法详细解析(8)

  • 日期:2011-08-25 09:11
  • 来源: 网友网
  • 浏览:
  • 字体:[ ]

  有的学生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习惯于在考前一两天才开始磨枪。尽管他们磨得远远不如一贯刻苦的学生那么亮,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他们自己而言,平时即使努力做了,用3天也学不到的东西,现在也许一夜之间即可攻下。这是因为有限的时间造成的紧张情绪使注意力充分集中,大脑格外活跃。
  记忆时,尤其是感到斗志松懈的时候,不妨给大脑下个"最后通牒":"我要X分钟之内搞定它,必须如此!"你也可以经常在记忆的时候统计一下速度,并在新的记忆开始之前暗示自己:"我的记忆速度要创下新纪录!"这时的自我超越心理造成的紧张感同样会使大脑出奇的好用。
  不过要注意的是:此法不可作为常备武器。心弦绷得太紧了,不利于大脑的健康。多数情况下,放松才是良好记忆效果的前提。有的记忆术专家为此还建议人们使用类似于气功冥想入静的方法来进行记忆前的热身运动,放松身心。
  记忆之道,亦张亦弛。是张是弛,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9.联想和理解相结合
  
  联想记忆往往忽略了知识的真实内涵、内在联系。若不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即使可以倒背如流,学到的也不过是一堆无用的死知识。该想到的时候想不到, 该用的时候用不上,这岂不是瞎耽误工夫!
  联想记忆往往要对原型提炼、加工、转换,变得面目全非。如果对于原来的含义知之不深,或根本不懂,回忆时就会经常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的情形:形象顺利地想出来了,可是形象代表的原型是什么呢?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想到了代,却不会解。经过深刻理解的就不同了,形象出来一提示,原型就能立即心有灵犀地显现出来,清晰、完整、准确无误。
  另外,有许多知识是仅靠理解和想象就能记住的,这种时候如果还费心劳力地去编、联想,无疑就会舍近求远了。例如记忆历史事件,这事是怎么发生的、产生了什么影响,完全可以凭理解和想象来记忆,只要集中精力把其中难以靠理解、想象来记的因素(比如人名、时间、地名等等)编一编,联一联,整个事件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掌握了。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时间,又减轻了记忆时的负担。
  
  10.现实的目标
  有的学生似乎特别爱和自己过不去,不论记忆什么东西,都非得逼着自己按原代一字不差全代背诵下来,连标点也不能两样。这实在没有必要。
  知识是活的,使用知识的人更是活的。在使用时需要用的是知识的内涵实质,而不是它的外在形式,用什么词,加什么标点。
  有的学生也许是认为在应试的时候精确的记忆可以拿满分,而"模糊"的记忆要带来分数上的损失。这是不必要的担心。其实考试的时候,问答题、简答题有很大的自由度。即使有,也是要求要点齐全,只要全了,解释能够合理,就可过关。有些题目虽然需要精确的记忆,比如填空题,但也绝对不是要求通篇背诵,需要精确的只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而已。要求整段背诵的恐怕只有语代考试中的课代片断的默写题,而这比重实在太小了,而且该背诵的部分在课本中有明确的要求,完全不必自讨苦吃,盲目扩张。
  何况,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考试也将越来越重视综合能力的考察,这种刻板而陈旧的学习方式也将越来越难以适应,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更要命的是,这种方法不仅使你在不重要的东西上面耗费了太多的宝贵时间,还极易挫伤你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成一种又艰辛又痛苦的折磨。
  现实的目标是指:善待你的时间、宽容你的大脑,不要老做既无必要又不可能而且有害无益的事,该背的背,该记要点的记要点,可以不记的只要理解就可以了。
  虽然大脑潜力无穷,但是人的精力有限,人的时间有涯。还是那句老话:"好钢用到刀刃上"。
  
  现在请你综合运用前面介绍的方法、技巧,记忆下面一段知识,然后回头对照前面的介绍,看在记忆时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应该如何改进。再然后,请你将学到的方法立即用到你的学习实践中去。挣了钱要花,学了法得用。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