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读写练习题
一. 根据课文填空,补齐标点符号,再完成后面的练习。更羸说 它飞( )慢,叫( )声音很悲惨 飞得慢,( )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叫( )悲惨,( )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它( )听到箭响,心里很害怕,( )拼命往高处飞 它( )使劲,伤口又裂开了,( )掉了下来1.用“一……就……”和“……因为……”各写一句话。 2.回答:更羸是依据什么情况进行分析的?他是怎样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的? 二. 回忆一下你做的哪件事最漂亮,把做事漂亮的原因写下来让别人知道。 学习小结:课文 惊弓之鸟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更羸并没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本事!”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思考.练习1.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3)用自己的话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 认真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的意思是什么。 3. 读读写写,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划线词语的意思。 魏国 能手 本事 孤单失群 悲惨 愈合 拼命 大吃一惊 4. 复述课文。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更羸并没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本事!”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思考.练习1.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3)用自己的话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 认真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的意思是什么。 3. 读读写写,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划线词语的意思。 魏国 能手 本事 孤单失群 悲惨 愈合 拼命 大吃一惊 4. 复述课文。
《惊弓之鸟》读写练习题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惊弓之鸟》读写练习题相关的教案:
- 《惊弓之鸟》的教案2015-06-09
- 《惊弓之鸟》练习题2015-06-09
- 13花钟练习题2015-06-08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读写练习题2015-06-08
- 《她是我的朋友》练习题2015-06-06
- 《惊弓之鸟》练习设计2015-06-05
- 《爬天都峰》读写练习题2015-06-04
- 陶罐和铁罐练习题2015-06-04
- 惊弓之鸟说课设计2015-06-03
- 6 燕子专列 同步练习题2015-06-03
- 《惊弓之鸟》设计练习2015-06-03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2015-06-01
- 太阳练习题2015-05-31
- 《小狮子爱尔莎》读写练习题2015-05-28
- 《手术台就是阵地》读写练习题2015-05-27
- 一次成功的实验练习题2015-05-23
-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导学案2015-05-23
- 《我爱故乡的杨梅》读写练习题2015-05-22
- 《惊弓之鸟》快乐练习:强化练习2015-05-20
- 《科利亚的木匣》读写练习题2015-05-18
- 《香港,璀璨的明珠》练习题2015-05-18
- 雁像什么──《惊弓之鸟》案例分析2015-05-12
- 《翠鸟》读写练习题2015-05-12
- 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同步练习题2015-05-07
- 上一篇: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 下一篇: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生活──《一面五星红旗》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