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本次口语交际是让学生讲述留在心里的印象深的人。教学安排体现了三个层次:先是让学生回忆在相处的人中,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再让学生说说当时相见的情景和留给你的印象;最后可以说说后来发生的事,以及对他印象的变化。三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1、聊天回忆,切入话题:
学生在这么多年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是跟不少的人都打过交道:亲戚、邻居、老师、同学、伙伴……对他们都会留有一定的印象,或清晰,或模糊。教学时,可以通过聊天、回忆等方式切入话题,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激发交际的兴趣。
2、回顾课文,明确要求:
在交流前,可以让学生认真回顾《少年闰土》一文,再次感受闰土的形象在“我”心中是怎样变化和加深的。然后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与人物相见时的第一印象,激发学生真正把触动心灵的,令自己特别感动、难以忘记的“留在心里的印象”述说出来。
3、广开言路,畅所欲言:
要放手让学生谈印象深刻的人。可以让学生围绕“初次见面──相处过程──印象变化”这一主线展开回忆,在小组内畅所欲言,自由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交流中帮助开拓思路,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经历,表现人物的独特一面;适时引导学生讲具体、讲清楚,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
4、代表发言,捕捉亮点:
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推荐代表到全班发言。教师要注意倾听,并善于创设对话交际的氛围,同时在生生交际、师生交流的对话中及时捕捉闪光点,发现引导点,并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激励,或纠偏点拨。
本次习作有两个角度,角度一,用一两件事介绍自己的小伙伴,注意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角度二,发挥想象,将发生在“我”和好朋友间的一件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1、聊天回忆,切入话题:
学生在这么多年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是跟不少的人都打过交道:亲戚、邻居、老师、同学、伙伴……对他们都会留有一定的印象,或清晰,或模糊。教学时,可以通过聊天、回忆等方式切入话题,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激发交际的兴趣。
2、回顾课文,明确要求:
在交流前,可以让学生认真回顾《少年闰土》一文,再次感受闰土的形象在“我”心中是怎样变化和加深的。然后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与人物相见时的第一印象,激发学生真正把触动心灵的,令自己特别感动、难以忘记的“留在心里的印象”述说出来。
3、广开言路,畅所欲言:
要放手让学生谈印象深刻的人。可以让学生围绕“初次见面──相处过程──印象变化”这一主线展开回忆,在小组内畅所欲言,自由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交流中帮助开拓思路,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经历,表现人物的独特一面;适时引导学生讲具体、讲清楚,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
4、代表发言,捕捉亮点:
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推荐代表到全班发言。教师要注意倾听,并善于创设对话交际的氛围,同时在生生交际、师生交流的对话中及时捕捉闪光点,发现引导点,并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激励,或纠偏点拨。
本次习作有两个角度,角度一,用一两件事介绍自己的小伙伴,注意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角度二,发挥想象,将发生在“我”和好朋友间的一件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口语交际》教学建议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口语交际》教学建议相关的教案:
-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32015-05-26
- 孰为汝多知乎──民主精神的光辉──2015-05-26
- 《牛郎织女》教学案例2015-05-26
- 《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52015-05-26
- 《文言文两则》教学参考2015-05-23
- 你向往闰土的生活吗?──《少年闰土2015-05-23
- 5 手指(教学设计)2015-05-23
-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2015-05-23
- 《匆匆》教学设计52015-05-23
- 21*《我最好的老师》的教学设计2015-05-23
- 《凡卡》教学案例2015-05-22
- 《唯一的听众》教学实录与评析2015-05-22
-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15-05-22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2015-05-22
- 《金色的脚印》教学案例2015-05-22
- 《跑进家来的松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5-22
-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22015-05-22
- 《匆匆》教学设计42015-05-21
- 《山中访友》教学片段2015-05-21
-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教学反思2015-05-21
- 因势利导,层层深入——《别饿坏了那2015-05-21
- 藏戏的教学设计2015-05-20
- 《索溪峪的“野”》“构筑理想课堂”2015-05-20
- 对《灯光》一文的几点修改建议2015-05-20
- 上一篇:《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下一篇:《唯一的听众》教学实录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