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比(江苏省2008年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活动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p68~70“认识比”例1、例2以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比。
1.图片激趣,引发讨论,设置悬念。
2.电脑呈现例l主题图。
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
3.揭题: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比。
二、自主探索,认识比。
(一)初步理解比
1.启发谈话:用“比”怎样表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刚才有同学会说,谁来试着说一说。
“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还可以怎样说成“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2.看书自学, 汇报交流:
(1)写法
(2)各部分名称
(3)比是有序的。
3.完成p68试一试
(二)深入认识比
1.认识不同量之间的比。
(1)生读例2,师:读了这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学生分别算出它们的速度,填入表格。)
(2)指出:像路程和时间这两个有着相除关系的量,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交流得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15、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20。
(3)追问:900:15表示什么?900:20呢?(速度)
2.丰富对不同类量的两个数量比的认识。
张祥买3本笔记本用了10.5元。
提问:这句话中告诉了我们哪两个量?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会用比来表示吗?
3.总结概括比的意义。
(1)观察一下这几组式子,总结相同的特点。
(2)提问:你认为两个数的比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
(3)小结:“两个数的比”归根结底表示的都是“两个数相除”。
三、自学课本,内化比。
1.自学课本p69
2.反馈:通过看书,你还知道了什么?
*求比值。
*分数形式的比。
*理解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利用表格整理知识
*你还有没有什么疑问?
四、多样练习,应用比。
*说一说(基本练习)
*辩一辩(判断对错)
五、回顾梳理,总结比。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对于“比”,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认识比(江苏省2008年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活动教案)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认识比(江苏省2008年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活动教案)相关的教案: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测试题 (2015-06-01
- 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苏教版小学2015-05-26
- 小学数学《倒数的认识》教案2015-05-22
- 折扣(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案)2015-05-21
-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人教版小学2015-05-12
- 收获(2)-----第五届“现代与经典”2015-05-12
- 收获(1)----第五届“现代与经典”2015-05-05
-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江苏省20082015-05-02
- 收获(4)-----第五届“现代与经典”2015-04-29
- 数学 -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2015-04-03
-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2015-03-29
-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2014-11-06
-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全册教案2014-10-28
- 小学数学十二册教案2014-10-18
-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分栏式)教案2014-10-18
-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案2014-10-14
- 小学数学十二册的教案2014-10-14
- 球的教学设计《现代小学数学》第十二2014-05-26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2012-10-13
- 上一篇:大树有多高
- 下一篇:同课异构:百分数的应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