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开放的课堂才是美的课堂──《半截蜡烛》教学随笔
心灵开放的课堂才是美的课堂《半截蜡烛》一课的教学使我真正地认识了我们的学生,也彻底明白了挖掘学生潜力的真正内涵。这一次,我又受益匪浅。
师:请同学们读第3小节,划出最让你“紧张”的语句。
生:“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了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师:能说说原因吗?
生:这句话写出了泊诺德夫人的内心想法,告诉我们当时情势的危急。
生:蜡烛的熄灭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我很担心。
生:通过这句话我知道母女三人危在旦夕,情势危急。
师:我们把这一句去掉,再来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没有这种“紧张”的感觉。
(生自由读。)
师:说说这句话删掉后的感受。
生:感觉没有刚才强烈。
生:觉得不太可怕了。
生:不通,紧张的气氛没有了。
师:你们想知道这是什么缘故吗?
师:抓住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能加强艺术效果,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师:请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伯诺德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沉着、冷静。
生:遇事很冷静。
生:很勇敢。
生:热爱自己的祖国。
生:我觉得伯诺德夫人很伟大。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伯诺德夫人为了配合国家将德国强盗赶出祖国,冒着全家生命危险,为国家传递情报。
生:母子三人参加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意味着伯诺德夫人为祖国的战斗胜利,勇于斗争的精神。
师:说的很有道理,还有同学要求发言吗?
生:我觉得伯诺德夫人不是一般的伟大。
师:为什么?
生:从这句话中我看出虽然当时的情势非常危急,但伯诺德夫人首先想到的是情报的安全,将全家人的性命安全放在一边,这是一般人所达不到的。
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同意,无论怎样伯诺德夫人是一个值得我们敬佩的人。
师:你们刚才的发言都很精彩。透过伯诺德夫人的内心想法,使我们更易理解人物的精神和品质。依据刚才的学习方法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内容。
这节课使我想到袁振国教授一句话:“或许我们得到了大海里露出水面的冰山的一角,而失去的却是大海下的整座冰山的主体。”今天的教学使我不仅见到了 “冰山的一角”,同时也领略了“整座冰山的主体”。教学就在教师、学生、文中人物之间的心灵碰撞中展开,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跳跃,情感在升华,个性在张扬。这种效果一切都在相互支持、触动中展开,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教师开放的设计、巧妙的诱导和学生无限的潜力、独特的体验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了教学 “美”的篇章。学生在教学生成中发展。──《半截蜡烛》教学随笔
师:请同学们读第3小节,划出最让你“紧张”的语句。
生:“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了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师:能说说原因吗?
生:这句话写出了泊诺德夫人的内心想法,告诉我们当时情势的危急。
生:蜡烛的熄灭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我很担心。
生:通过这句话我知道母女三人危在旦夕,情势危急。
师:我们把这一句去掉,再来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没有这种“紧张”的感觉。
(生自由读。)
师:说说这句话删掉后的感受。
生:感觉没有刚才强烈。
生:觉得不太可怕了。
生:不通,紧张的气氛没有了。
师:你们想知道这是什么缘故吗?
师:抓住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能加强艺术效果,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师:请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伯诺德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沉着、冷静。
生:遇事很冷静。
生:很勇敢。
生:热爱自己的祖国。
生:我觉得伯诺德夫人很伟大。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伯诺德夫人为了配合国家将德国强盗赶出祖国,冒着全家生命危险,为国家传递情报。
生:母子三人参加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意味着伯诺德夫人为祖国的战斗胜利,勇于斗争的精神。
师:说的很有道理,还有同学要求发言吗?
生:我觉得伯诺德夫人不是一般的伟大。
师:为什么?
生:从这句话中我看出虽然当时的情势非常危急,但伯诺德夫人首先想到的是情报的安全,将全家人的性命安全放在一边,这是一般人所达不到的。
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同意,无论怎样伯诺德夫人是一个值得我们敬佩的人。
师:你们刚才的发言都很精彩。透过伯诺德夫人的内心想法,使我们更易理解人物的精神和品质。依据刚才的学习方法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内容。
这节课使我想到袁振国教授一句话:“或许我们得到了大海里露出水面的冰山的一角,而失去的却是大海下的整座冰山的主体。”今天的教学使我不仅见到了 “冰山的一角”,同时也领略了“整座冰山的主体”。教学就在教师、学生、文中人物之间的心灵碰撞中展开,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跳跃,情感在升华,个性在张扬。这种效果一切都在相互支持、触动中展开,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教师开放的设计、巧妙的诱导和学生无限的潜力、独特的体验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了教学 “美”的篇章。学生在教学生成中发展。──《半截蜡烛》教学随笔
心灵开放的课堂才是美的课堂──《半截蜡烛》教学随笔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心灵开放的课堂才是美的课堂──《半截蜡烛》教学随笔相关的教案:
- 《半截蜡烛》阅读练习2015-05-03
-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堂评析2015-05-02
- 《半截蜡烛》走进人物的内心2015-04-29
- 《半截蜡烛》说课稿2015-04-29
- 《半截蜡烛》公开课教学设计2015-04-27
- 《半截蜡烛》片断赏析之一2015-04-25
- 读《半截蜡烛》2015-04-25
- 《半截蜡烛》教案2015-04-21
- 金色的鱼钩 课堂练习2015-04-21
-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课堂教学实2015-04-17
- “多元互动主体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2015-04-17
- 评价,让课堂活起来---听贺诚老师《2015-04-13
- 《二泉映月》课堂实录部分评析2015-04-13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2015-04-12
- 课堂教学的意外生成——《草帽计》教2015-04-08
- 《滥竽充数》课堂实录一2015-04-02
- 《彩色的非洲》课堂实录2015-04-01
- 《梦想的力量》课堂实录2015-04-01
-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课堂实录2015-03-30
- 郑和远航课堂练习2015-03-29
-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关于语文课2015-03-25
- 变色龙课堂片断和教学反思2015-03-24
- 半截蜡烛练习设计2015-03-23
- 《钓鱼的启示》课堂作业设计2015-03-18